![]() |
|
|||
如不能正常瀏覽請選用IE瀏覽器
天津北方網訊:8月16日上午,北方網新媒體記者從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第六場新聞發佈會上獲悉,截至8月16日上午9時,共發現遇難者遺體112具,其中已確定身份人員24人,尚有88人正在確定身份之中。需要說明的是,經過身份比對,確認此前4具殘缺遺體屬於兩個人,死亡人數減少兩人。15日晚,現場又新發現10具遺體,遇難遺體總數是112人。
關於失聯人數,經過有關部門仔細認真反覆地統計,目前,已接到各方報告失蹤人員95人,其中,包括消防人員85人,在消防人員中,現役公安消防人員13人,天津港消防人員72人,其他人員10人。此數據與正在確定身份的88人會有重複。
目前空氣質量不會對人身體造成次生災害
北京軍區參謀長史魯澤少將向大家介紹了北京軍區部隊參加救援的情況。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發生以後,北京軍區迅速作出反應,13日凌晨2:50,天津警備區組織就地力量趕到現場展開救援;10:30,北京軍區應急指揮組帶國家級核生化救援隊趕赴事故現場;12:50,軍區宋普選司令員從北京趕到救災第一線,現場組織指揮。截至目前,北京軍區共抽調國家級核生化應急救援力量、工程搶先力量和醫療專業救治力量共計1909人,動用專業裝備和指揮保障裝備201臺。
救援力量到達現場以後,迅速使用核生化救援隊攜帶的紅外遙測車,遠程快速部署系統等先進裝備,在事故核心區周邊建立了7個檢測點,24小時不間斷對爆炸現場2公里範圍內空氣質量進行跟蹤監測,並每隔1小時向現場救援指揮部報告1次監測情況。
“事故核心區危險減弱了以後,我們及時組織防化專業力量,先後9次進入爆炸現場,在27個點採集了土壤樣品、檢測沾染的數據,獲得第一手資料。主要查明有害物質的種類、位置和危險程度。這樣爲現場指揮決策、組織救援提供了可靠依據。”史魯澤說。
對於大家非常關心的空氣質量是否對人身體造成次生災害,史魯澤肯定地說:“從最新檢測的數據來看,爆炸核心區周邊空氣僅存有少量的有害氣體,濃度均低於國家規定的致人傷害的濃度標準,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不會對人員造成次生災害。”
史魯澤介紹,13日,爆炸核心區空氣質量是超標的,但是16日上午8:00最新監測數據顯示,2公里以外有害數據還有2種,但是遠遠低於現在的國家規定標準。“防化兵之所以而穿防化服、帶過濾罐,是因爲他們進去要作業,要搬東西、要救人,要掀開東西去檢測,粉塵一起來,沾染性的毒氣就有了,這個必須要防護。”史魯澤解釋。“雖然現場污染物濃度高,但也都在標準範圍內,因爲紅外遙控車可以在5公里之外測到上空核心點的空氣質量。”
快速開設生命通道全力搜救人員
現場爆炸後,只有東側還有一條道能進去,這對救援還是有很大的影響。指揮部偵測到這個情況以後判斷當時主要的危險品在西北角,但是西北角又進不去,通道口在東部。指揮部連夜決定,西北角打通一個通道,由於舟橋部隊85團就駐在郊區,所以他們連夜經過8小時的奮戰,架了一個簡單的橋,大概有10米多寬,30多米長。
事故發生以後,習近平主席第一時間作出重要批示,要全力搶救人民的生命財產,把人民的生命財產降低到最小的損害程度。同時要求救災人員不要再有傷害、不要發生次生災害。 “14日晚上天黑之前只能說明火基本撲滅,大家觀察到周圍還有很多濃煙。15日看到又有一些明火,但是大的爆炸不會有。”史魯澤表示,15日,解放軍200名防化兵,武警60名防化兵抵達天津。現場組織先出動60個人,編10個組,每個組6個人,由每個幹部帶隊,快進快出,分不同方向進入核心區。260人全部進入,開始網格式、地毯式搜索。
15日中午13點,在事故發生60多個小時後,救援官兵救出一位倖存者。同時又找到10具屍體。16日上午,搜尋工作繼續進行。
除此之外,北京軍區駐天津254醫院迅速籌組了2個醫療隊,78人工作組第一時間趕到爆炸現場,並且在事故現場周邊開設3個醫療救助點,24小時提供急救治療和服務巡診,並預留260張牀位,全部用於治療傷病員。截至目前,接診患者318人,緊急救治輕傷195人,手術救治重傷74例。
史魯澤表示,下一步,除了進行24小時監測以外,還將面臨清理現場的問題。天津市委市政府指揮部有完整的方案,清理範圍不僅是核心區,周圍3公里都要進行清理。此外,15日下午,又緊急調派2000餘人在外圍進行搜尋。15日上午,預備役部隊使用無人機對建築物的頂部進行搜尋此外,還有2支作戰部隊北京軍區部隊在天津周邊,在河北省保定市附近還有近500人的防化部隊,如果救災現場需要,4000多人大概在3至5個小時都可以趕到天津。
環境空氣、廢水監測未見超標
市環保局總工程師包景嶺現場介紹,自8月13日凌晨3點起,環保部門在瑞海物流事故現場周邊共佈設了17個環境空氣監測點位、5個廢水監測點位、1個水環境監測點位和1個海水監測點位,持續實施24小時不間斷監測。8月15日0點至24點期間,有關監測情況如下:
環境空氣監測:未檢出特徵污染物
8月15日0點至24點,現場共採集空氣樣本420個,根據前一天監測結果確定特徵污染物監測項目苯、甲苯、二甲苯、氰化氫,揮發性有機物的篩查。根據監測顯示,事發地區警戒區外,流動監測車和7個環境空氣篩查點均未檢測出特徵污染物。
17個環境空氣監測點中,在位於東疆港的5號和6號兩個監測點位,氰化氫累計出現了兩次超標,這個超標區周邊幾百米以內沒有敏感目標,分別超出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0.04倍和0.5倍,超標量是很小的,第一個點位0.04倍幾乎和標準差不多。其餘各點位各項污染物濃度均未出現超標。
空氣質量:二級良好到四級中度污染
8月15日0時至24點期間,事發地警戒區外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和事故區域內周邊5個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監測了6項常規污染物,數據顯示,空氣質量處於二級良好到四級中度污染水平。
廢水和水環境監測:氰化物濃度未見超標
8月13日上午,事故區的三個主要入海排海口已經全部封閉,杜絕了事故廢水對外環境造成影響的可能。從8月15日0點到24點期間,現場共採集水質樣品18個,對照天津市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的二級標準,5個廢水監測測點化學需氧量、氨氮等常規污染物濃度與前日相比未見異常。氰化物等特徵污染物濃度未見超標。
周邊水環境質量監測:未檢出污染物
8月15日0點至24點期間,環保部門對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五類水體標準,事故區域臨近海域斷面永定新河防潮閘、會展中心、泰豐公園地表水的氰化物均未檢出,對照海水品質四類標準,事故臨近海域水體中的氰化物、特徵有機污染物均未檢出。
事故發生以後,環保部門對事故區域的三處入海排海口全部實現了封堵,杜絕了事故廢水對海洋的影響和對水外環境的影響。同時對現場隔離區的雨水口、污水口、污水處理廠、海河閘口進行不間斷監測,事故區域的周圍設置了圍堰等,共有五項措施。
事故區域全部雨水、污水外排均採用水泥封堵,確保區域內各類廢水不會排入外環境,確保區域外水體和渤海環境安全;事故區域周邊設置了圍堰,將事故區域與外部隔離,確保降雨的雨水不會流出事故區域;從8月15日開始,事故區域內,雨水、污水管道內的廢水進入新設置的應急廢水裝置,採取強氧化等方式對廢水破清處理後,再排入天津港保稅區擴展區的污水處理廠進行進一步深度處理;天津港保稅區擴展區污水處理廠在現有處理工藝完成後,前端已增加旱情廢水處理裝置,實現廢水雙保險。
從15日開始,專業人員對事故現場隔離區內的水坑、水塘、明渠等低窪匯水區內的高濃度廢水由專業受理後,送危險廢舊處理機構立即進行集中處置。截止到15日晚上24點,已經有100噸廢水由罐車運到廢水處理中心。16日,還要增加車輛,進一步加快油罐車運出的速度,主要是管道和坑塘裏面的廢水和有可能產生污染的廢水。
環保專家、高校學者、企業同心治污
目前環保部門採取的所有措施都是在國家和各級專家的指導下進行。國家環境應急中心專家、環科院院長、監測中心主任24小時堅守,有關專家都在進行不間斷的研究和工作。此外,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多次來電話給我們提供建議。天津大學的專家在校領導帶領下,成立了由化工學院和環境學院組成的專家組。15日下午,專家組給環保部門傳來了一些研究結論,對現在的治理和今後的場地處理都會是非常有效的支撐意見。一些專業企業也紛紛表示,可以隨時協助環保部門進行應急處理;還有一些企業送來專門藥品做實驗,如果成功的話,可以用於處理當中。
記者提問環節
問:現在社會上對於事故周邊環境監測的結果說法不一,請問北京軍區參謀長,一支隊到事故核心區域進行環境監測,能否給出一個比較真實、客觀的結果?有關數據能否公佈一下?
史魯澤:首先我給你回答的問題都是準確的。我們從13日下午三點鐘進行現場監測,主要測核心區的空氣質量。13日下午監測空氣質量的時候大概有近十種有害氣體。其中多數是超標的,比如二氧化硫當時超標接近10倍,還有氨氣也超過了10倍。14日對核心區的監測指標已經降到了規定的標準以內。比如14日氨氣降到了30毫克/平米,監測到29毫克,正好剛剛低於標準(標準就是30毫克/平方米),但是我講的是離事故現場得最近的點,輕一點就是9毫克。還有其餘5個點位分別爲:29毫克、9毫克、2.1毫克、3.8毫克,最高29毫克也在39毫克以內。15日監測結果,氨氣是31毫克,還多了2毫克,超標了1毫克。這個點就是西南側那個立交橋,下風向的時候,是超標最高的位置。爆炸東側38米處是9毫克,立交橋下南400米處測的是2.1毫克。爆炸中心向東150米是2毫克,應該說現在幾百米的範圍之內,除了氨還超1毫克以外,其他都在標準之內;如果兩公里之外,應該說這些數據都在正常的範圍之內。對人們的生活應該說沒有任何影響。
我再跟大家說說中毒症狀。很多都知道,一旦二氧化硫中毒,最輕的是呼吸道、眼睛會感到有刺激感。再重一點就是流鼻涕,打噴嚏;更重的就可能是神經性就障礙了;最重就中毒,需要搶救了。
問:今天您說爆炸現場氰化物少量泄露,請問一下少量是多少,這個泄露有什麼影響?
包景嶺:是這樣的,不是泄露,我們15日發現有兩個點氰化物輕微超標,這個超標的量很低。有一個點基本上就在標準附近,就差0.01,有一個點是超標50%。風向在變,有四到五個點是流動點,我們按照風向在優化佈局,看看有沒有更多的泄露和超標。
問:現場氰化物有沒有泄露的呢?
包景嶺:空氣當中檢測出來了,現場就應該有。不叫泄露,就是現場有揮發。
問:影響是什麼?
包景嶺:影響就是我們檢測的結果。
問:對人身體有沒有影響。
包景嶺:氰化物一個點超標50%還是輕微超標,氰化物超標對人體產生危害有兩個條件,一個條件就是接觸的時間比較長,第二個條件就是超標的倍數要比較多,濃度比較高,現在這兩個條件都不存在。我們還在嚴密的追蹤,從超標的程度上看,還在一倍以內,所以請大家放心。
問:氫化物的具體位置確定了嗎?
包景嶺:就是六號點。
問:剛纔聽到北京軍區參謀長史魯澤將軍介紹了這次解放軍部隊參加救援的基本力量情況。在短時間內能夠集中這麼大量的部隊,甚至在接下來的時候還可能有可能加入到這樣一個救援過程當中,這樣一種指揮模式是怎樣的。在接下來的行動過程當中,是否還有一定的調整呢?
史魯澤:我們專業部隊反應是非常快的,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第一就是國家對這次事故非常重視,北京軍區有若干個國家級的救援力量(大家最多看到的是工程救援),就是地震救災,那個就是我們北京軍區工兵團,他們也經常執行國際上的一些救援任務。核生化救援力量也是國家級的,還有軍隊級的,包括舟橋85團都是國家級的救災力量,他們分隊集合一般控制在一小時之內,團隊集合一般控制在四到六個小時,都有嚴格的規定。平時他們的裝備、器材包括生活用品、吃住都是完全自我保障、一體化的。稍加準備就可以出發。
另外,部隊機制也是很快、很科學的。北京軍區特殊的地位要求我們必須要有快速的反應。我們當時大概10點多鐘接到了天津市請求派防化兵部隊到聯合作戰指揮部。聯合作戰指揮部接到這個信息馬上辦了兩件事情:第一馬上給部隊首長報告情況,同時第二個電話通知第二個部隊同時做好準備。首長批完以後,那邊部隊準備差不多就出發,這個效率非常高。
問:我想問一下參謀長,據我們瞭解,現場發現了筒裝的氰化鈉,能否透漏一下氰化鈉的數量或者是發現的位置,目前是否不存在危險係數,我們該如何處置它?
史魯澤:氰化鈉已經確認了,位置也確認了,大概分佈在兩個位置,具體位置不說爲好,因爲是劇毒的危險品。數量從外觀上看,我們只能是初步的估算,上百噸肯定是有的,大家看到了集裝箱堆積如山,各種東西混雜在一起,它是一個物流公司,不斷進、不斷出,找公司也說不清楚。經過現場勘察,基本上確定了幾百噸氰化物大概分佈在兩個點上。現在採取的辦法已經炸開了有25公斤的桶裝,炸開一部分我們就清理出一塊場地中和,用雙氧水或者是更好的辦法溶解它、化學反應把它中和掉,這沒有問題。
大面積堆放同時不便於清理,很多東西攙雜在一起,集裝箱絞在一起,還有一定的危險性,不能很快處理利索了,怎麼辦?我們採取了封圍的方法,把周圍清理出來,用一米多高的牆擋起來,可以防止下雨後發生化學反應帶來危害。還有一個集裝箱整桶,只要發現一桶就蒐集一桶,然後裝車,由公安民警押着車送回到某某公司去,一直送到他們的駐地,按照規定讓他們管理好,這些都有具體方案。
問:現在已經有周邊安置點居民生活受到影響,我想問一下現在市委市政府有沒有一箇中長期的安置計劃?有沒有一些現實的難點?
龔建生:網上炒作羣衆撤離的消息,實際上這是一個不實消息,目前市委市政府沒有羣衆撤離的計劃。
問:從環保部門專業角度來看,在事故核心區周邊大概多少公里、多長時間以內不太適合居民再重新返回,有沒有這方面考量的一個結果?
包景嶺:現在從居住區界限以外兩公里、三公里都有檢測點。從檢測點上看,環境上沒有發現超標的問題。我想可能有兩個點,一個是需要等待覈心區清理得差不多,其次就是衝擊波衝損的地方得裝修好,目前環境上沒有問題。
問:現場除了氰化物以外還有哪些危險品正在重點處置?15日有媒體報道,15日晚上公安部消防局從遼寧和江蘇又調集了核生化部隊到事故現場,是不是事故現場出現什麼問題?
史魯澤:武警部隊的情況我還不太瞭解,就我掌握的情況,目前現場沒有發現什麼其他意外的重大情況,這點我可以保證。15日下午武警從81師、從周邊調了一部分防化部隊,協助現場搜救。
問:替一個居民問一下,受災的居民樓政府會回購嗎?比如說萬科清水港灣?
龔建生:這個問題我得具體瞭解,但我相信政府一定會採取相應的措施給羣衆一個滿意的答覆。
問:除了氨氣超標還有一個是什麼?
史魯澤:是二氧化硫。
問:對人體有沒有次生災害,有媒體記者有不少出現了身體不適,您做這個判斷會不會武斷?
史魯澤:待的時間長了會有點,13日嚴重超標,如果那一天進入會有反應。
問:現在覈心區是沒有問題的?
史魯澤:這有很多前提,你去了以後,比如說旁邊有車站在那兒,就很危險,如果你在那個地方很安靜,沒有干擾可能問題就不大,如果颳風過來,呼吸就完了。爲什麼說官兵長時間在裏面有沒有情況超標都必須戴上過濾器,必須要上防化服,確保萬無一失。所以不希望記者進入核心區,特別是氫氧化物,車過一來弄到眼睛裏和身上都很危險。
問:那家河北的公司工作情況是怎麼樣的?
史魯澤:他們很配合。(北方網新媒體記者董立景 辛華水 見習記者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