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兄弟走好,天堂裏沒有火災”……這是在天津消防開發區支隊特勤中隊的悼念牆上,很多前來弔唁的市民和武警官兵寫下的深情話語。8月1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奪走了特勤中隊6位戰士的生命,高洪森作爲當天參加戰鬥的救援車輛戰鬥員,衝進了火場,那一衝卻成爲了永別,一位陽光開朗的大男孩就這樣和他的親人、戰友分離了。
“讓我先上吧”
8月12日,本來跟部隊請假參加駕駛員科目一考試的高洪森,下午一考完,來不及和表弟一起吃了午飯就趕回了部隊。
“那天他走得特別着急,平時還能多待一會兒。但是想到單位還有工作,就匆匆趕了回去。”姜雲香說。
回到隊伍後,高洪森前往了東疆港區域進行消防檢查工作。工作之餘拍了一張帥氣的照片發在了朋友圈中。
“晚上7點多,他給我打電話,讓我看看照片。”母親姜雲香回憶說,沒想到這溫情滿滿的一通電話卻成了母子兩人最後的絕別。
姜雲香說,柱子(高洪森的小名)他特別孝順,6月份休假的時候專門給媽媽買了一部手機,教媽媽發微信、看朋友圈。兒子想着以後自己不經常回家,可以讓媽媽看照片瞭解自己的近況,只是媽媽還沒有用熟,改變命運的一通火情卻已到來。
8月12日,22時50分,位於開發區十一大街特勤中隊接到報警,高洪森和戰友們一起奔赴火場,達到現場後,高洪森被分配在了第一組裏,負責協助作戰車。高洪森主動請纓:“讓我先上吧”,衝在了最前線。沒想到倉庫內發生了爆炸,高洪森年僅20歲的生命被火魔無情地奪去了。
“媽媽,我今年一定立功”
無情的大火吞噬年僅20歲的年輕生命,火災發生4天之後,8月16日,經過DNA比對,高洪森犧牲的信息最終確認,曾經在失聯期間抱着一絲希望、到各大醫院尋親的父母,最終還是白髮人送黑髮人,經歷了喪子之痛。
母親姜雲香記得,今年6月份休假時在家,已經兩年被評爲優秀士兵的高洪森對母親說:“您等着,我今年一定立功回來。”當時,母親姜雲香聽着上進的話語感到非常欣慰,只是怎麼也沒想到兒子用這麼悲壯的方式,踐行了自己的誓言。
姜雲香回憶說,剛當上消防兵的時候,家裏人對他的工作有過擔心。高洪森的姥爺曾經問過他:“咱這個工作可是有危險啊。”
高洪森沒有一絲猶豫地說:“我不怕”。
正是這種對軍旅生活的嚮往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讓高洪森在關鍵時刻,能衝鋒在前。曾經跟高洪森住過同屋的特勤中隊副中隊長趙利民告訴記者,高洪森是一個勇挑重擔的人,火場上他經常第一個往上衝。“面對火災,他從不畏懼,想的只是滅火、救人。”
兩次報名誓披戎裝
高洪森出生在一個有着軍旅氛圍的家庭,姥爺和三姨夫從小就給高洪森講述着軍旅生活,讓小小少年的他從心中埋下了一個從軍報國的種子。16歲的高洪森還在上學,就在學校裏報名參軍,當時由於年齡小,第一年沒有當成兵,第二年又繼續報名,終於成爲了天津消防開發支隊特勤中隊一名戰鬥員。
成爲消防兵之後,高洪森總是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嚴格的訓練,家人經常心疼地問“訓練苦不苦”,他總是說“不苦。”其實,體能不算出衆的他經常自己“開小竈”加練。
趙利民說:“訓練其中有一項是爬杆,爲了練好這個項目,高洪森自己在腰帶上綁上槓鈴盤鍛鍊腰腹力量。”由於他不斷嚴格要求自己,他的體能素質不斷提升,在全隊考覈中,拿到了第四名的好成績,今年他還代表特勤中隊參加了搭勾項目的比武。
但是他對自己並不滿意,給自己訂下了進入前三名的目標。在鍛鍊好體能的同時,他還不斷充實自己的文化知識,高洪森是救援車的戰鬥員,車上的器材設備種類多、數量多,需要記住各種器材的性能和參數。高洪森自己經常默默學習,將車上覆雜繁多的工具記住用好。
姜雲香說:“柱子經常後悔當初沒有好好學習,所以到部隊後,自己繼續學習,考專接本。還告誡弟弟妹妹要好好學習,他給弟弟妹妹做出了榜樣。”
今年,高洪森成爲了一級士官,他把消防看成了自己畢生的事業。在整理兒子的遺物時,一直強忍悲痛的母親痛哭流涕,她說:“上學的時候,我總跟他說過要把字寫好,他不聽,沒想到在部隊學得這麼好,字寫得這麼工整。”高洪森的工作筆記曾經多次在評比中獲得優秀,對工作的熱愛、對消防事業的忠誠,洋溢在字裏行間。
陽光男孩 熱心活潑
1995年出生的高洪森不僅是有擔當的90後,也是父母眼中的孝順兒子。
“有一次我把鞋子泡在水裏,兒子不聲不響地幫我刷了。”姜雲香說到孩子這幾年在部隊的變化特別感慨。
不僅如此,他還有着一副熱心腸,誰有個頭疼腦熱的,他都特別關心,而且他還是中隊足球隊的主力隊員,唱歌、彈琴也都非常在行。
“柱子喜歡踢球,也跟我聊球。”回想起孩子的點點滴滴,父親抑制不住傷悲,他說,現在常常想起和孩子小時候一起釣魚的情景,都是父親和兒子難忘的溫暖回憶。
姜雲香說:“柱子平時也愛彈彈吉他,《童年》、《小草》、《小小少年》,新買的電吉他還沒來得及摸,就這麼走了。”
而得知了孫兒犧牲的消息,高洪森的奶奶忍不住地掉眼淚,她曾經有一個孫子在6歲的時候過世了,如今,又一次承受了隔輩相送的痛苦。
他的姥姥、姥爺也從電視上看到了孫兒犧牲消息。曾經當過兵的姥爺強忍着悲痛,對孩子的母親說:“孩子爲了國家的事業走的光榮,他是全家的驕傲。”(北方網新媒體記者霍豔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