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發生後,天津開發區應急處置善後工作組立即成立心理救援組,爲失聯、犧牲消防員的家屬提供了巨大的心理支持。
善後組配心理諮詢師
得知親人犧牲時家屬情緒最難控制
事發後,本市心理教育專家、開發區國際學校副校長王凱與7名心理諮詢師迅速組成心理救援隊伍,事發後第三天,這支隊伍已經擴充到四十多人,成員均爲專業人士,其中不乏全國知名專家。天津開發區應急處置善後工作組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一位失聯或犧牲消防員的家屬都有一個專門小組跟隨照顧,而每個小組裏,除了政府工作人員,還有1-2名心理諮詢師。
“得知親人不再是失聯而是犧牲,這個時候家屬的情緒最難控制,很容易做出過激的事。”王凱介紹,爲防萬一,心理諮詢師會先熟悉現場情況,搬走有尖角的茶几,鎖好或守住窗子。曾有一位戰士母親,在得知兒子犧牲的消息後轉身就要跳樓,幸虧窗邊有事先安排好的工作人員,避免了悲劇的發生。
災後亟須心理救援
三成事故災難親歷者出現心理創傷
事發後,參與過12次災難後心理救援的中科院心理所專家、全國“心理援助聯盟”祕書長吳坎坎等人組成的專家組趕赴天津,加入心理救援的隊伍。
吳坎坎說,一般來說,自然災害的親歷者出現心理創傷的比例在5%-10%之間,而在事故災難親歷者中這個比例要高得多,一般爲30%左右。不過,災難後出現緊張不安、憂鬱退縮等負面情緒都屬於正常的“急性應激反應”,大多數人在自我調適後都能恢復正常,只有少數人會持續出現症狀。國際上通常認爲,判斷當事人是不是心理出現異常的分化點爲30天,也就是說,如果超過一個月還負面情緒纏身,就要接受專業治療。
助人者也需自助
救援人員的心理問題同樣不容忽視
除了失聯或犧牲消防員的家屬,參與救援的人員如政府善後工作人員、武警官兵、醫護人員、社會志願者等,面臨的心理問題同樣不容忽視。
“我們身邊就有這樣的工作人員,回家後也在一直看與事故相關的信息,動不動就和家人發火。”吳坎坎說,救援工作人員在幫助受災者的過程中,對其所受創傷的同情和共情,導致自己出現身心困擾,嚴重的甚至會心理崩潰,這就是所謂的“替代性心理創傷”。救援人員如果出現與人交流不暢、易怒或其他情感上的不適,應及時傾訴自己的感受,釋放自己的情感,獲取團隊成員的幫助與支持,讓自己的情緒調整過來,嚴重者可以求助於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