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請來泰達二小領取口罩,到了找不到給我們打電話也可以。”小宋熱情地在電話那邊和記者說着,“沒事你就讓他們過來吧,我們一直在這。”
防護面罩第一時間送到
和記者對話的小宋目前在一家專門做防毒面罩的外國企業供職,當知道了天津港爆炸的事情第一時間向在上海的總部彙報了這裏的情況,“我就是天津人,武清的,以前在天津港這兒的一個學校上學,對這裏情況很熟悉,當天晚上我就趕到了現場,憑職業感覺向總部彙報了情況,公司在爆炸第二天就調配300萬的防化口罩,連夜從上海發貨運到了北京。”
“領導說了,我們是來做志願者的,不是來作秀的,一律不準打橫幅和喇叭廣播,也不能接受媒體採訪,更不能說自己的公司名字。就說我們是天津人。”面對記者的採訪,小宋一個勁強調千萬不要說他們的公司名字。
檢測設備北京馳援的溫暖
“能告訴走哪條路去現場嗎?”17日上午,記者突然接到一個北京的電話,“我是北京的,專門從事危化品檢測設備的。聽說那邊可能有氰化物,我這有專門檢測的設備,剛纔問了一下在天津救援的北京消防隊,他們也不太認識路,讓我問問您。我們現在正在備貨,12點之前應該可以出發,但是不太認識路。”
“好的,我聯繫一下看看能不能到那去接你們。”由於記者馬上要參加發佈會,只好通過微信的一個志願者羣,緊急聯繫志願者能不能幫忙爲北京來的志願者帶路。“我路熟有車,我馬上去衛國道高速路口等他們。”志願者“爲了他們拼了”在羣裏回話,“把我電話留給他們吧,我馬上趕到。”“我也能去、我也可以!”一時羣裏響應雲集。
“你們來吧,我們有志願者在高速路口等你們。”當記者把消息告訴這位北京朋友的時候,“太謝謝你們了。其實我也是一個天津人,只不過因爲工作需要現在北京發展,專門從事消防檢測生意,這次聽了自己家鄉出了這麼大事,我必須儘自己的一份心。”
下午2點40分,志願者“爲了他們拼了”在羣裏說,安全將北京朋友的設備送到爆炸點,交到北京消防總隊手裏啦。
羣裏歡呼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