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災後救援,及時對受災羣衆進行心理危機干預至關重要。市安定醫院心理門診副主任劉萍帶領心理救援隊堅守救援一線,撫平受災人員內心創傷。截至今天8時,已對930人進行心理篩查與評估,其中,重點人羣100人,年齡最小的爲13個月大的幼兒,最大的近80歲。
“隊員們每天至少要對7個不同區域巡視一遍,連續工作20小時以上是常事兒,一天下來大家口乾舌燥、筋疲力盡,可沒人喊苦喊累!”近日,在泰達醫院的病房裏,一直忙碌的劉萍接受了記者的短暫採訪。
劉萍說,13日上午接到任務後即趕往現場,憑藉着在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等災難事故中的應急救援經驗,在路上她與同事初步擬訂了《致傷者》《致家屬》《致工作人員》3份健康宣傳材料,以備第一時間發到受災羣衆手中。
危機事件心理干預的最佳時間是在危機事件發生後的24小時至72小時。抵達現場後,劉萍與其他專家一起迅速投入到心理救援中,制訂了《心理救援總體方案》及相關制度,統一心理評估、篩查,並在傷員最爲集中的5家醫院和2個安置點開展心理篩查和重點干預,建立個人心理檔案,設立7個固定諮詢點。先後開展3次災後心理危機干預專題培訓,邀請6名國內權威專家,對參與救援的精神科醫生、臨牀醫護人員、心理救援志願者、心理熱線接線員、社區工作人員開展培訓。
“需要心理干預的人羣很多,包括傷員、傷員家屬、遇難者家屬、醫護人員、居民安置點人員、基層政府工作人員等,經歷災難,他們的心理都很脆弱。”劉萍說,重大災難之後的心理危機干預,是一項系統工程,多數人的心理和精神狀態能在某個時間之後得到恢復,但有一些人可能需要較長時間。對於心理創傷嚴重的,他們留下了聯繫方式,還會繼續跟蹤和關注。
劉萍表示,隨着輕中度軀體傷害的傷員逐步痊癒和重度傷員的逐漸好轉,對傷員的心理、情緒干預也更加緊迫,心理救援隊將繼續堅守在一線,對篩查出心理問題的人羣提供個體諮詢、個體治療、家庭治療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