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近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到來之際,位於天津市子牙河橋西側的平津戰役紀念館裏舉行了一場有着特殊意義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來自天津志願者平臺的“天津愛心築夢”文化志願者服務隊邀請抗戰老兵徐銀秀、楊岑峯爲小志願者及家人講述自己親身經歷的戰鬥故事。整場活動在激發所有參與者不忘國恥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也讓青少年們瞭解到了偉大新中國的來之不易,在他們心中種下了強我中華的愛國種子。
活動當天一早,“天津愛心築夢”文化志願者服務隊和宇軒愛心車隊的志願者們就接上抗戰老兵——87歲的徐銀秀和94歲的楊岑峯一起來到平津戰役紀念館,這裏正在舉行“見證抗戰”天津市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大型圖片展。該展覽分爲“奮起救亡”、“津門浩劫”、“市區鬥爭”、“郊縣抗戰”、“贏得勝利”、“抗戰英烈”等六個部分,真實客觀地展現了抗日戰爭期間天津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過的那段艱難困苦而又激情燃燒的歲月。在展廳內,“天津愛心築夢”文化志願者服務隊的小志願者們認真地聆聽着講解員的介紹,而徐銀秀和楊岑峯更不時地駐足,一幅幅記錄70多年前抗擊日本侵略經過的圖片把二老又帶回了烽火連天的抗戰歲月,心中感慨萬千。
參觀過展覽,一行人來到報告廳。隨着場內燈光的漸漸暗下,大屏幕上出現了講述8年艱苦抗戰的沙畫表演。貫穿了14個精彩故事卻用時不足16分鐘的沙畫作品很快展示完畢。觀衆還未回過神來,本場活動的重頭戲又隨之登場,抗戰老兵徐銀秀和楊岑峯先後上臺爲大家講述自己的抗戰故事。
1941年,13歲的徐銀秀就跟着叔伯哥哥參加了八路軍,並當上了兒童團團長,婦救會副主任、主任,協助民兵打地道戰。爲了讓大家更形象地瞭解地道戰的情況,徐銀秀還特意帶來一幅手繪的地道地圖,藉助地圖向大家講述在地道中與日本侵略者鬥智鬥勇的抗戰經過。講到擊退日軍保住村莊時,徐銀秀特別驕傲,她說:“經過大家的不懈奮戰,日本鬼子再也不敢來我們村了!”
楊岑峯今年已經94歲,畢業於黃埔軍校17期,曾任原國民革命軍第五軍96師286團排長。1942年2月,楊岑峯隨部隊開赴緬甸對日作戰。回憶起在同古西邊的平滿納進行的戰鬥,楊爺爺說那是他一生中經歷過的最慘烈的一戰:“我排原本有50多人,最後只剩下12人。我親眼看着有位黃埔同學被敵人砍斷右臂,跳下萬丈懸崖。”講到曾經並肩作戰的兄弟們爲了戰爭的勝利流血犧牲,楊岑峯幾度哽咽,眼眸中也泛起了淚光。“回憶那段歷史,一方面是悲痛,另一方面則是犧牲的戰友們的精神給我力量,是他們用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需要銘記。”楊岑峯說他願意多爲小朋友們講講抗戰故事,讓他們瞭解那段不容忘記的歷史,從而加倍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年代。
活動結束後,楊岑峯還意猶未盡,拉着小志願者孟心妍小朋友唱起了《游擊隊之歌》:“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我們都是飛行軍,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在那密密的樹林裏,到處都安排同志們的宿營地;在那高高的山崗上,有我們無數的好兄弟。……”小志願者孟心妍說,她一直有這樣一個願望,那就是能和小朋友們一起圍坐在抗戰老兵身邊聽爺爺奶奶們講戰鬥故事。在此前“天津愛心築夢”文化志願者服務隊舉行的“珍愛和平,快樂成長”少兒繪畫大賽中,孟心妍就以一幅展現聽老爺爺講抗戰故事的圖畫獲得了比賽的第一名。“今天聽完徐奶奶和楊爺爺講戰鬥故事,讓我知道應該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好好學習,長大爲祖國做貢獻。”孟心妍說。
就在本場活動的前夕,“天津愛心築夢”文化志願者服務隊的小志願者們在父母的帶領下還一起來到海河邊,點燃河燈,祭奠革命先烈,併爲今天的美好生活祈福。
滔滔海河水,蜿蜒向東流,她積澱着曾經的屈辱和苦難,也演奏着一曲曲愛國主義英雄壯歌。雖然抗戰的艱辛歲月已經過去了整整70年,但全國人民在抗擊日本侵略鬥爭中所表現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必勝信念,都將永載史冊,爲子孫後代所傳誦和弘揚。(北方網新媒體記者楊奕 劉睿)
拓展資料:
“天津愛心築夢”文化志願者服務隊於2015年7月13日在天津志願者平臺上正式註冊成立,致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志願活動,志願者結構主要以青少年兒童爲主,用多種文藝形式表達對美好家鄉的熱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隊員們通過參加志願活動,進一步瞭解志願精神的內涵,在奉獻中收穫了幸福和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