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浙江在線7月2日訊(記者潘心怡)『我們不僅單單要做農家樂,更要挖掘更多文化資源。』『鄉裡旅游資源開發得那麼好,下一步可以考慮發展民宿啦』……今年1月19日,遂昌縣高坪鄉文化中心三樓顯得分外熱鬧,這場以鄉為單位,集結『五個村』的旅游發展大會熱鬧召開。
從前,這裡是一個閉塞的高山鄉,在海拔800米的雲霧中過著日昇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現在,這裡是遂昌乃至浙江的高山避暑農家樂代表,夏季伊始,四面八方的游客從全國各地魚貫而入,投入遂昌最深的懷抱,奏響了一首清涼山村協奏曲。
一片杜鵑林帶出了高山農家樂『鼻祖』
在2006年前,遂昌縣高坪鄉茶樹坪村的900多戶農戶一直過著靠山吃山的日子,在一次偶然的機遇中,遠道而來的徒步游客意外發現了後山的杜鵑林,於是跟村民提出了疑問:『你們這兒的杜鵑那麼壯觀,氣候又那麼好,為什麼不發展旅游呢?』
正是這麼一句熱心的建議,催開了高坪鄉鄉村旅游的發展。
又能用什麼方法讓這些慕名來看萬畝杜鵑的游客留下來呢?茶樹坪村村書記黃久富跟村民們意識到了這片杜鵑能給村子帶來『生態財富』,便號召村民們『轉換思維』,將自家農捨『讓』出來,開始了高山農家樂的初建,同時與旅行社進行對接,真正將客源引進了村子。
於是,農家樂創建的『腳步』從茶樹坪延伸出來,箍桶丘村、高坪新村等周圍村莊紛紛效仿。高坪新村建起了小洋樓般的農家樂,電器WIFI都配備齊全;而桃源村則積極與外界建立合作和聯系,西湖長跑隊連續4年與桃源合作,溫馨的城鄉氛圍讓許多城裡人年年都要來小住幾日。目前,高坪鄉下屬的6個村已有5個發展為農家樂經營專業村,共有148家經營戶,近1500個床位,直接從業人員520多人。
高坪鄉農家樂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鍾雲釵笑著告訴記者,『現在我們高坪鄉的農家樂已經基本完成統一接待、統一餐飲標准、統一結算、統一分配的「四個一」標准,有了更為規范的接待體系,體系完善了服務也就好了,服務好了,游客口口相傳,來的人自然就越來越多了。』
如果你住在高坪農家樂,不僅可以去爬石姆岩,還能下地感受農事活動。
一幢小農樓折射出鄉村旅游大發展
在朦朦雨天,記者走訪了高坪鄉箍桶丘村的『雲泉農家樂』,正如它的名字一般,農捨坐落在雲霧間,靜默在山泉旁,好一派悠然田園之意。
說起自家農家樂的名字,老板林茂泉顯得有些羞澀:『一切都是巧合,取意自我跟我老婆的名字,也恰好跟周圍的環境蠻貼切。』2012年,在外打工的林茂泉感嘆家鄉鄉村旅游的勢頭,於是毅然決定回鄉創業,還帶回了『東北媳婦兒』。
回鄉後,他按鄉政府和農家樂協會的標准改造自家的農捨,而愛鑽研美食的媳婦兒則研制了一系列養生菜譜,讓城裡的游客吃上真正的『有機』菜。而除了安排好客人們的吃住,他倆更是開發出了一系列農事體驗項目以及組織門球比賽等特色活動,讓客人們真正留得下來,住的舒坦。
『我們連續好幾年過來了,看看杜鵑、爬爬石姆岩,還能打門球采野菜,日子舒服的?。』上海的退休老師曹先生已經認定了『雲泉』,他說在高坪住農家樂,不僅因為這裡的氣候舒爽適合度假,更喜歡高平人與生俱來的淳朴,在客人離開時,村民總會熱情地把時令高山土菜塞到客人手裡,『這種感覺,是在城市裡生活完全體會不到的,真的是久違的感動。』
『我覺得做這個跟做人一樣,學到了很多溝通技巧,也學會了怎麼跟客人相處。今後我一定更好地為大家服務,帶領村民搞好農家樂致富。』今年剛成為箍桶丘村農家樂協會的負責人的林茂泉,會定時召集農家經營戶開會,制定一系列條規,也通過協會跟旅行社做統一安排和結算,箍桶丘農家樂的規模也越來越大,狀態也越來越好。
茶樹坪村、箍桶丘村都只是高坪的一個小小縮影,2014年高坪鄉共接待國內外游客28.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95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4.7%和19.9%,旅游經濟已成為該鄉經濟發展的最大亮點,也帶動了農特產品和服務業的發展。
當然,高坪農家樂也存在著一定的發展瓶頸。
『類似高坪鄉的發展模式也亟待加快轉型昇級,保持鄉村原有風味固然重要,但也應該創設一個核心的文化吸引物,建設有主題的鄉村特色小旅館,豐富周邊旅游配套設施,並用電商化的運作模式,真正用遂昌的魅力留下更多的客人。』遂昌縣旅游委員會副主任黃穎告訴記者,遂昌的農家樂也正處於重要的轉型期,而高坪則尤為典型,今年年初遂昌高坪鄉出臺了史上最嚴農家樂管理辦法《高坪鄉農家樂管理暫行辦法》,規范農家樂經營戶,促使農家樂加快產業轉型步伐,讓農家樂不僅僅是簡單的農家住宿,更是一種農家文化的延伸與細化,做出水平也做出規模。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坐擁青山綠水的遂昌高坪,憑借著獨特的小氣候、原生態蔬果以及山裡人與生俱來的淳朴和靈活變通的思維,定能找准定位,抓住時機,走出一條以鄉村旅游帶動農家樂和景區的持續『生態致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