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從1958年女民兵首次參加閱兵開始,1984年第一次出現解放軍女兵方隊。今年,三軍儀仗隊中還首次有女兵參加抗戰大閱兵。
女兵方隊英姿颯爽,但爲了閱兵儀式上的精彩表現,女兵們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和痛苦。只有王俊光明白。
十幾本日記記錄堅苦訓練
十幾本厚厚的記事本里是王俊光對每一天女兵方隊的訓練記錄。
凌晨3點領隊集合,開始訓練……晚上9點半熄燈之後,100個仰臥起坐,100個蹲起,100個俯臥撐,3000米急速跑……
女兵們腿腫得爬不上牀……
馬蜂蜇在臉上,女兵們紋絲不動……
國慶35週年閱兵,王俊光是女兵方隊第一排面的教練;國慶50週年閱兵,他是女兵方隊的總教練。國慶60週年閱兵,他是三軍女兵方隊的總教練。
現任北京軍區聯勤部天津離職幹部休養所政委的王俊光爽朗英武,這位頗有“女兵緣”的男教頭對女兵訓練的堅苦和毅力記憶猶新。
前面有刀子也要踢過去
選兵。“三次女兵的選拔先從北京軍區軍醫學校開始,選女兵很難,要求年齡在20歲左右,身高、胖瘦、臂長臂短、肩寬、脖子長度、身體比例儘量都得一樣,人數不夠,再從三軍部隊中尋找。”
選教練員。受閱方隊訓練,關鍵是選拔一支軍政素質過硬的教練員隊伍,總教練傳指令給每個教練員,教練員負責每一排女兵的訓練。教練員的選擇也是從各部隊抽調精英,擔負着國慶閱兵的重任,責任和壓力並重。
被選中的女兵是幸運的,但她們不會想到,訓練的艱辛是常人難以忍受的。
1984年擔任女兵方隊第一排面教練的時候,他只有22歲,是個沒談過戀愛的毛頭小夥子。一次訓練中,一個女兵走着走着,突然蹲下了,方隊馬上出現了一個豁口。等方隊走過去之後,那個女兵還蹲在草地裏哭。年輕氣盛的王俊光衝她大發雷霆:“前面就是有一把刀子,你也要給我踢過去!國慶那天,你要出現了這種情況,就把女兵方隊的人丟盡了!”那個女兵後來主動找到他做檢討,他仍不依不饒。當時方隊的魏教導員是女的,她向王俊光解釋:那個女兵那天的表現,是因爲身體來了“情況”造成的。王俊光還是不理解,也不原諒。一個小女兵能有啥情況?毛病!這個謎,他到了新婚之夜,講給妻子聽,才徹底解開。
後來幾次閱兵,已經做了父親的王俊光已經懂得如何關愛這些比自己差一代人的女兵們。
馬蜂蜇臉上也不能動
令他感動的是,隊員們都很要強,多苦多累都會堅持,“能參加閱兵是無上光榮的事情,隊員們擔心一休息就有可能被淘汰,或者變成預備隊員。不能通過天安門接受檢閱,那是女兵們終身的遺憾。”
就生理特點而言,女兵比男兵力量小,尤其爆發力差,這就要求女兵要比男兵多付出幾倍的努力。站一天下來,所有的女兵腿都是腫的,上牀睡覺都需要別人幫忙扶上牀。暈倒了,身體直挺挺倒下可以,說明身體是繃緊的,鬆鬆的倒下就會受到批評。夏天,汗水順着臉往下流,蒼蠅、馬蜂蜇在臉上,但女兵們紋絲不動。脖子曬破了,被衣領割得血肉模糊。即使是冬天,女兵們也是汗流浹背,頭髮上的汗水凍成一道道冰凌。腳破了,肌肉拉傷幾乎是每個女兵的傷痛……
誰也沒有資格拖延一秒鐘
這一切,王俊光都看在眼裏,但他不能降低一分要求。王俊光說,閱兵訓練場上,根本就沒有男女性別之分,訓練標準是一樣的,男兵一步走75釐米,女兵也是75釐米。整個參加受閱的徒步方隊、裝備方隊和空中梯隊通過天安門的時間是用秒計算的,誰也沒有資格拖延一秒鐘。
閱兵大典不允許有任何錯誤,王俊光揹負着沉重的壓力,但從心裏,他心疼那些吃盡了苦頭的女兵們。向汗水要動作,是閱兵訓練的唯一途徑。
每當女兵方隊通過天安門時,都會激起觀衆一片暴雨般的掌聲。這個時候,所有的付出和辛苦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