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確定了“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的援藏工作方針,形成了59箇中央國家機關、17個省市和17家中央骨幹企業對口支援西藏的格局。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進一步豐富深化了中央治藏方略:將對口支援西藏政策延長到2020年,將項目、資金向農牧區傾斜、向民生傾斜,援藏工作呈現出全新圖景。
一組數據反映了西藏這些年的高速發展:從1993年到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從37億元躍升到920.83億元,連續21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地方財政收入由1.56億元增加到164.75億元,增加了104倍;2014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471元,是1993年的10.6倍。數據包含着黨中央的親切關懷、西藏各族人民的艱苦奮鬥,也包含着中央機關、兄弟省市、中央骨幹企業等20餘年的大力支持和援助。而一個個援藏項目則是這些豐富信息的載體。
日新月異的速度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各部委、對口援藏各省市、中央骨幹企業講政治、顧大局,堅決貫徹中央的戰略決策,始終以援藏工作爲己任,把援藏工作納入本省市本部門本單位總體規劃和工作部署中,開創了效率與質量並重的“西藏速度”。
今年是西藏自治區成立50週年,也是長沙市對口援建西藏貢嘎縣20週年。20年來,80多個援藏項目被興建起來。
目前,貢嘎縣紅星社區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德吉新村項目、天瑞公司生產經營情況、貢嘎縣五保集中供養服務中心項目、貢嘎縣城整體功能提升項目等都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
長沙市第七批援藏幹部按照“三年任務,兩年完成”的總體要求,在項目建設中優先啓動重點工程,分批實施中小項目,所有項目今年8月底全部完工並投入使用。據悉,對口援藏20年來,長沙市共選派7批46名援藏幹部和醫療、教育、規劃、旅遊、環保、農藝等方面的技術人員,積極對口援助貢嘎縣。截至目前,已到位援藏資金1.3億多元,爲貢嘎縣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持。7批援藏工作隊共興建了80多個援藏項目,有效改善了貢嘎縣的基礎設施建設,發揮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2013年7月,襄陽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隊別離親人,開始了爲期3年的援藏生涯。兩年的時間,援藏工作隊沒有豪言壯語,而是用一組組數據回報了他們的第二故鄉——瓊結縣。數據顯示:2014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3.15億元,同比增長9.1%;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663萬元,同比增長38.6%;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實現7940元,同比增長12.9%。2015年前6個月,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4億元,同比增長5.3%;地方財政收入完成959萬元,同比增長54.7%;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4230元,同比增長11.9%。
覆蓋全面的廣度
回首一個個援藏項目,涉及農、林、牧、水、電、交通、能源、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廣播電視、城鎮建設、基層政權建設、農房改造、人才培養等諸多領域,各援藏省市、中央骨幹企業從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要出發,採取多種形式,積極參與西藏建設,不斷深化和發展了援藏內涵,爲西藏發展輸入了新鮮血液。
濟南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隊共投入資金1.1億元,在白朗縣實施大型項目16個,以城市建設和民生事業爲重點,涵蓋產業、人才等諸多方面。截至目前,已有縣委黨校等10個項目完工,其餘6個項目將於今年10月前完工投入使用。
江蘇省援藏指揮部緊緊圍繞“拉薩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這個中心,大力實施經濟援藏、幹部援藏、教育援藏和科技援藏,不斷提升援藏工作的效益和水平。據瞭解,僅2012年以來,江蘇省共安排對口援藏資金15.42億元,實施援建項目103個,建成了拉薩江蘇實驗中學、拉薩綜合展館、東城區人民醫院等一批精品示範工程,改變了拉薩基礎設施相對滯後的局面,爲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的活力。
發展教育事業,教師隊伍建設是關鍵。在上海在線教育援藏項目中,日喀則教師培訓中心採用華平在線課堂系統,進行日常的教師培訓。上海的教育專家通過在線課堂系統,與日喀則教師定期進行課堂經驗分享、學術交流,幫助大家提高專業素養,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日後,在線課堂系統還將應用於學校間的結對幫扶,幫助日喀則學校實現“開齊課、開足課、開好課”。
隨着援藏工作實踐經驗的積累和西藏工作發展新要求,援藏工作逐步增加人才、技術的援助規模,進一步向基層傾斜,並不斷深化援助內涵,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格局。
惠民長遠的深度
重點項目爲西藏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助力,而一系列民生項目發揮的效果則深深地滲透到西藏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去。按照將項目、資金向農牧區傾斜、項目向民生傾斜的要求,各對口援助單位及時調整部署,把80%以上的援藏資金和項目向基層和農牧區傾斜。項目涉及廣大農牧民切身利益的住房、看病、上學、交通、飲水、通訊等問題得到基本解決,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
襄陽市援藏工作隊堅持把援藏資金向基層和農牧區傾斜,把援藏項目與山南地區“十大民心工程”相結合,集中解決飲水、通路、就業、就醫、就學等突出問題,積極幫助開展先心病患兒篩查和免費救治、全民健康體檢和結對幫扶等工作,極大地提升了農牧區社會事業發展水平。先後投入250多萬元培訓資金,免費開展農牧民實用技能培訓1460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3916人,實現勞務收入3424.42萬元。
如今,瓊結縣所有行政村全部建成標準化村級衛生室,建成與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交流合作的遠程診療服務平臺,填補了大病診斷不出縣的歷史空白。全縣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寺廟書屋等基層文化陣地建設實現全覆蓋,初步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大力開展防沙治沙、植樹造林工程,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改善生態環境,建成了加麻鄉生態示範鄉鎮和白松村、金珠村等一批生態示範村。
中糧集團把文化援藏、文化穩藏作爲一個重要課題,精心組織,使農牧民羣衆的業餘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湖南省積極推動湘、藏兩地交流交往交融,加快搭平臺、促合作,幫助山南地區引進一批優質項目,描繪出產業援藏的新篇章;湖北省注重“量體裁衣+牽線搭橋”、“點對點對接+面對面幫扶”,援藏工作由有限向無限的縱深渠道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