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危難中用行動詮釋國企擔當
——“津門鐵軍”天津建工集團搶險救援紀實
天津北方網訊:“8·12”火災爆炸事故發生後,作爲本市建築業的龍頭國企,天津建工集團堅決響應號召,舉全集團之力參加搶險救援,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下,按照市國資兩委“主動承擔國企社會責任,積極配合做好搶險救災工作”的要求,全力以赴投入到搶險救援中,搶險救援工作“靠得住、衝得上、打得贏”,體現了國企的社會責任。
截至目前,建工集團共有總承包、一建、二建、三建、天安五家單位參與搶險工作,參與了核心區及周邊醫院、學校、居民小區、企業廠房等的清理維修、破拆工作,參加搶險人員達到3000餘人。承擔核心區所有損壞建築物的拆除及其他清理運輸工作,在覈心區投入各類機械設備近150臺,搶險人員600人。
臨危受命:
第一時間搶險維修
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中心距爆炸中心1.8公里,綜合樓設施損毀嚴重。爲保證其儘快恢復運營,建工集團總承包公司連夜組織120人的搶險隊伍,8月13日清晨就投入到搶險維修中。全體人員吃住在現場,爭分奪秒,連續作戰,面對惡劣環境及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經過晝夜奮戰,於8月17日如期完成任務。
搶修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中心,只是建工集團第一時間搶險維修的一個縮影。“8·12”火災爆炸事故發生後,建工集團調集下屬各施工企業迅速挺進濱海新區,相繼對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中心、泰達醫院、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聯檢服務中心一期二期、渤海銀行、天保金海岸小區、萬科金域藍灣、愛麗家園等受損嚴重的建築進行清整維修,全部按要求如期完工。
馬不停蹄:
冒險清理核心區
8月20日,接到“清理核心區”的指令後,建工集團立即成立了現場搶險指揮部,組建了由總承包、二建、三建、天安公司構成的搶險突擊隊,一建作爲搶險總預備隊。同時調集各類大型施工機械和車輛,迅速進入爆炸核心區,在市建委現場協調指揮部的統一部署下,承擔起爆炸核心區內毀壞房屋、庫房的拆除,以及報廢車輛的清運、卸放等任務。此時的搶險區域距離爆炸中心點不到100米,周邊有大量的不明化學品和尚未處理的集裝箱,情況複雜、危險重重。
此後,建工集團參戰人員不畏艱苦連續作戰,採用整體定向拆除技術,先後拆除了消防隊大樓、公安派出所大樓,以及A區、B區和C區倉庫、鋼結構棧橋、核心區瑞海公司辦公樓、天津港物流公司辦公樓等損壞建築,在規定時間內高質量完成拆除工作。同時,還陸續完成了報廢車輛的集中清運。
“拼命三郎”:
感人故事堅毅身影
走到他們中間,記者深切地感受到,一羣普通的建設者,一個個普通的面孔,卻書寫下動人的事蹟。
建工總承包公司的王亞飛,住在距離爆炸地點1.9公里左右的萬通國際小區,爆炸時吸入污染氣體導致高燒,13日至16日一直在輸液治療,16日接到搶修任務後,不顧身體還未痊癒,毅然投身到搶險一線。
一建公司項目經理姚永良帶領百餘名搶險人員全力投入到排險搶修任務中,其新婚不久的妻子所在單位靠近核心區,災後恢復工作同樣繁重,雖然只隔幾條大街,也只是偶爾從電話裏關心一下妻子,連見個面也顧不上。
二建公司的白志鵬從8月15日帶隊進入泰達醫院和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搶險維修以及在爆炸核心區指揮危樓拆除任務以來,連續在一線日夜奮戰。搶險中不慎將右腳扭傷,腳腫脹得連鞋都穿不進去,堅持不下火線,被大家譽爲“拼命三郎”。
三建公司的王洪昆,在搶險現場奮戰8個晝夜,每天步行將近20公里,保證四個作業區大量損毀車輛的卸放。他和愛人的父母都是年紀超過70歲的老人,離不開人照顧,爲了讓王洪昆安心在搶險現場,他的愛人主動請了一個月的假。
天安公司搶修金域藍灣,樓內不通電,電梯無法使用,搶險隊員平均每人負重30公斤,每天都要爬上幾十層樓。中午席地而坐,僅休息15分鐘,又投入到下午搶險工作。
其實,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建工集團參與搶險救援人員,面對危險衝鋒在前,“關鍵時刻必須要頂得住”,成爲這些建設者樸素真摯的情感!
“大愛建工,風雨共擔!”天津建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立勇表示,建工集團牢記國企使命,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勇於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用行動詮釋國企擔當。在搶險救援中,每一位員工所表現的精神風貌,體現了天津建工集團“擔當社會責任、鍛造國企脊樑”的核心價值觀,建築業“津門鐵軍”的旗幟始終高高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