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浙江在線9月10日訊(記者楊光 王婕妤 攝影梅柏林 張帥 周星宇)1613年,5月20日,春末。石子鋪就的進山路上,長滿了青苔。他步履匆匆,望著眼前的峰巒起伏,感懷:這便是詩仙李白筆下,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的天臺啊!於是,天臺山便成為了他筆下——《徐霞客游記》的開篇。
時光流轉,400多年後9月11日,初秋。看晚報游浙江主題推廣活動之『綠水青山·詩畫浙江』2015全國網絡媒體綠行浙江移步『佛宗道源、風雅之地』的天臺縣,走過了一場難忘的旅程。一路捕捉的點滴美景,讓記者們對『六養』天臺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養心之旅
天臺深處露華新,碧樹蒼崖靜絕塵
從綠蔭隱沒處,傳來曠古而悠遠的鍾聲,沿山拾階而上,遠遠地就看見古木下,那琉璃瓦下的古寺。
『前方就是國清寺了,大家可以看到山門外的影壁牆上,書寫著四個大字「隋代古剎」,這裡也是大名鼎鼎的濟公禪師出家的地方……』伴隨著導游的講解,來自全國各大網媒的記者們,步入了中國佛教天臺宗的發祥地,也是韓國、日本佛教天臺宗的祖庭,國清寺。
信步走在國清寺的樓閣之間,聆聽著導游的講解:元代的楠木羅漢雕像、明代的釋迦摩尼青銅塑像、清代的漢白玉石獅、生機盎然的千年古『隋梅』……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浸潤著光陰流轉後所沈淀下來的智慧。
『仿佛穿越了,應該說,仿佛步入了另外一個世界。』山東大眾網的紀法軍,目光認真而虔誠。
品一盞清茶,醇厚的濃香伴隨著木魚聲在舌尖慢慢化開,獨屬於天臺宗的禪意文化就緩緩入了心。在這裡感受一場佛宗文化熏陶,無疑是都市人『靜心』的最好去處。
而纏繞在樹叢中,倒掛噴潑在山崖上,在綠蔭中隱沒,聲勢浩蕩的石梁飛瀑,則是造物者開闢出的一方『清涼天地』。一座長7米,寬不盈尺的天生橋,飛架在落差30餘米、寬10餘米的急流之上。有道是石梁臥龍,飛瀑噴雪,奇特卓絕!
沿著徐霞客走過的山間小徑,聽耳邊水聲陣陣,一曲曲自然天籟綿綿不絕,身心都得到了最好的放松。媒體記者們紛紛拿出相機,用鏡頭記錄下這片鮮活、斑斕、美不勝收的『綠水青山』!這是天臺千年歷史的見證,也是天臺人最寶貴的財富。依托這點點蒼翠,天臺旅游迎來了新契機。
養神之旅
多山多寶傳寰海,無悔天臺第一宗
感受天臺,只用眼睛遠遠不夠。媒體行下榻的酒店天臺山溫泉度假山莊,為來自五湖四海的記者們准備了一場休閑養神的愉悅體驗。
一池溫泉,不光能洗去一身旅途的疲倦,也能蕩滌心靈,給自己留出一片思考和沈淀的小小空間。而關於道教紫陽易筋經的體驗,則為大家揭開了武俠小說中『絕世神功』的神秘面紗。
在天臺,《易筋經》的熱門程度可不比廣場舞遜色。從20幾歲的年輕人到60多歲的老年人,《易筋經》的練習者包含了各個年齡層,每天隨著樂曲伸展筋骨,已經成了不少天臺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打響『中國易筋經之鄉』的美名,也是天臺縣努力的方向。
雖然只是『入門級』的練習,但在天臺山溫泉度假山莊的獨特體驗活動,依然獲得了記者們的集體『點贊』。
養身之旅
來往天臺天姥間,欲求真訣駐衰顏
『以前只是聽說過鐵皮石斛是仙草,今天是第一次見,更是第一次吃!』拿著手裡『其貌不揚』的石斛,不少記者發出像山西黃河網李淵一樣的感慨。
養眼、養肺、養胃、養腦、養心、養神……在『六養』天臺,『養生』文化,當然也是不容錯過的體驗。在用過原汁原味的農家樂午餐之後,記者又參觀了鐵皮石斛種植基地和農家樂鄉村旅游。
作為傳統記載的鐵皮石斛原產地之一,天臺縣環境優越、光熱充裕、水源充足。而浙江天皇藥業有限公司率先突破了仿野生栽培的難關,截至目前,天臺鐵皮石斛仿野生種植面積已發展到了3000多畝,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鐵皮石斛種植基地。
在清香襲人的鐵皮石斛花茶中,記者團們感受到了天臺的鐵皮石斛文化,領悟了『養生之地』的健康秘訣。
而依托良好的生態自然環境,大力發展的農家樂,如今在天臺也是蓬勃興旺。
『我們農場共有9個太空艙,以太陽與太陽系八大行星命名。分別為植物育嬰室、氣霧栽培館、立體基質栽培館、魚菜共生館、航空航天科普體驗中心……』
在作為浙江省省級農業特色項目,也是國內首家以太空文化為主題的科普親子農場的花漾星球太空農場,則是天臺旅游+農業的典范。這個以觀星和蔬果采摘的植入『未來元素』的農場,賺足了記者的好奇和眼球……
神秀天臺,為徐霞客的千裡之行界定了起點,為歷代那些著名的文人墨客,在相繼登臨後,留下無數的詩篇,也為本次全國網媒行畫下了完美的句號。遠望天臺山色,綠意點點,再次聆聽山下傳來的鍾聲,心靜如水。這浸潤了天臺神秀的青山綠水,也浸潤著每個人的一呼一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