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西青區是全市規劃定位的“電子、汽車產業基地,科教研發基地,歷史文化與生態宜居城區”。去年工作檢查以來,區委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以新作爲應對新常態,全力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比預期更好效果。
今年以來,西青區經濟運行保持平穩,上半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4.42億元,同比增長9.8%;固定資產投資533.5億元,同比增長20.8%;內資到位469.6億元,同比增長24.6%;外資到位額7.4億美元,同比增長12.6%;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58元。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繼續走在全市區縣前列,順利實現“雙過半”。
1
創新創業成爲主流 產業升級不斷加快
上半年,西青區規模工業總產值實現1198.6億元,同比增長10.73%,規模工業利潤同比增長8%,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0.2個百分點。八大產業集羣實現產值770億元,佔規模工業比重達到64.2%;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268億元,佔規模工業比重達到22.4%。完成轉型升級企業226家,累計達到691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稅同比增長15%,產值能耗下降14%。服務業佔全區GDP比重達42%,高於去年同期2.6個百分點。
項目建設進展良好。新引進、開工、建成了一批影響力大、支撐作用強的大型實體項目,像新引進的福耀玻璃、京東方等,新建成的中建鋼構、中北汽車裝備製造等,正在加快建設的傳化物流、正威集團、拉夏貝爾等項目,對壯大經濟總量、優化產業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科技創新穩步推進。成立西青區審批局,建立行政服務賽達分中心,實現了“一顆印章管審批”。深入開展“一助兩促”活動,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工作進展順利,截至6月30日,共發放貸款4630筆、354.51億元。制定《西青區大衆創業、萬衆創新三年行動方案》,出臺了“鑽石八條”政策,初步打造了中北鎮慧創空間等12個衆創空間,自主創新示範區西青分園加快建設,培養引進創新創業人才406名,各類人才總量達到14.11萬人;兩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園分園完成了規劃設計,啓動了建設招商,已吸引200餘家企業在園區註冊,註冊資本10億元。全區科技型中小企業新增721家,科技“小巨人”41家,新申請專利3142件,登記科技成果90項,技術合同認定登記額達到7.5億元。規上科技型中小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佔全區工業企業總產值的81.2%,納稅佔84%。新增民營主體5341戶、註冊資本153.89億元。
目前,西青區正加快調整三次產業結構和產業內部結構,促進產業向高端高質高新化發展。農業上,大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經營模式由分散型向產業化集約化轉變,農產品由低附加值向高效益轉變,農業功能由單純生活供給向生產、生活、生態多功能轉變。工業上,圍繞主導產業拉伸產業鏈條、拓展產業關聯度,培育產業集羣,發揮集聚效應。藉助“互聯網+”,建設高質量的工業雲和工業大數據平臺,推進智能製造,發展基於互聯網的個性化定製、雲製造模式,建設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促進製造企業向個性、智能、數字生產轉變。三產上,繼續抓住總部經濟、樓宇經濟、現代物流、文化創意、文化旅遊等重點,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特別要關注互聯網時代的電子商務、跨境電商等新興業態,積極引進培育資金交易、結算、支付清算後臺以及資產運營管理、基金投資等專業機構。
同時,繼續做好借重首都資源文章,圍繞交通、生態、產業等重點領域搞好對接協作,走出去,主動上門招商,繼續立足主導產業,瞄準世界、國內和民營500強、大型國企、民企、行業領軍企業,全力引進優質實體項目。與此同時,搭好平臺,拓寬創業創新渠道。圍繞創業創新的需要引才、育才、用才,最大限度地激發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吸引和激勵更多高端人才、領軍人才來西青區投身創新創業。
2
環境面貌持續向好 提升地區新顏值
經濟發展同時,西青區始終堅持環境立區,以大綠快綠爲重點,全力打好生態環境攻堅戰,賦予生態高顏值。着力建設了一批林網林帶、綠色道路、綠色河流、綠色社區、綠色園區。西青大地初步呈現出林網綿延不斷、片林生機盎然、河流蒼翠掩映、道路佈滿林陰、城鎮花團錦簇、人與自然和諧的美好景象。
大力開展“四清一綠”五項行動。清新空氣方面,制定了《西青區空氣質量綜合治理保障工作實施方案》,狠抓“五控”,加強了對5031個裸露地塊的治理,嚴禁秸稈焚燒和垃圾焚燒,全部完成淘汰黃標車1.25萬輛的任務。清水河道方面,39項治理工程,目前已完成26項。綠化美化方面,上半年,西青區新增造林4167畝、植樹71.8萬株,補植面積1050畝、補植樹木7.8萬株。其中,外環線外側綠化帶完善提升工程累計拆除各類違章建築點位10處、拆違佔地面積660畝、拆除建築30萬平方米;動土方456.2萬立方米;規劃造林1991畝、栽植喬灌木304150株。獨流減河河灘地綠化工程和河堤內外側補植工程:獨流減河河灘地綠化工程河道兩側河灘地綠化總長度48.9公里,其中北堤綠化長度43.9公里,南堤綠化長度5公里;綠化平均寬度30米,河灘地綠化以栽植洋槐、柳樹、檉柳和紫穗槐等喬灌木爲主,綠化面積共計2176畝,栽植喬灌木414160株,動土方43.4萬立方米。
持續開展“清水河道行動”,制定完善了落實“河長制”的規章制度,建立完善了考覈制度。制定了《西青區河道水生態環境管理實行地方行政領導負責制考覈實施細則》,將考覈分業務考覈和績效考覈進行。業務考覈由“河長辦”每月組織實施一次,主要考覈各街鎮截污治污、日常保潔和養管等情況。績效考覈由領導小組每半年組織一次,主要考覈各街鎮落實河道水環境綜合管理情況,每半年綜合業務考覈、績效考覈與平時督辦的成績,落實“以獎代補”資金。加大了污水收集系統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重點實施了老舊居民生活小區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污水管建設工程、污水泵站提升改造工程等。截至目前,全區共建成污水主幹管近200公里、次支管網近1000公里、污水提升泵站近30個的排污體系。七個建制鎮、2個街辦事處和西青開發區基本形成了“污水管網全覆蓋、污水提升泵站功能齊全”的格局。同時,各街鎮工業園區污水收集系統也功能俱全、發揮作用較爲明顯。全區污水入廠量達16萬噸/日。
重點對羣衆反映強烈和媒體曝光區域水環境加大了治理力度。2013年下半年,針對王穩莊鎮小電鍍、小酸洗、小化工、小煉油企業較多,水污染嚴重的實際,分成4個現場檢查組進駐王穩莊鎮進行專項治理,對6傢俬自排污的企業法人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取得了明顯成效。
同時,大力推進“四清一綠”行動,確保全區生態環境持續好轉。按照《西青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三年行動方案》要求,狠抓“五控”工作,特別是做好空氣質量監測點位周邊三公里範圍內的空氣質量保障工作,深入細緻地排查監測點位周邊污染源,制定出臺楊柳青鎮區交通導向優化方案,加強油煙治理,探索建立執法人員與機關幹部、村幹部共同劃片負責的網格化管理機制,持續改善空氣質量。加大化工企業治理力度,日常巡查和暗訪相結合,發現問題立即處理,並研究制定化工企業三年治理方案,逐個企業制定關停並轉措施,明確每年任務數量、完成時限、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力爭三年完成全區所有化工企業治理工作,徹底解決化工企業污染和異味擾民問題。全面治理各類水污染源,繼續推進污水管網建設,實施合流制小區改造工程,封堵好入河排污口門,實現全區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5%。深入開展大清洗大清整大掃除活動,對全區髒亂差點位逐一整治,對佔道經營、違章攤點、非法廣告、車輛亂停亂放等開展全方位治理,健全村莊衛生掃保長效管理機制,進一步規範物業和居委會管理,持續美化村莊和社區環境,完成創建清潔村莊、美麗社區今年的任務目標。繼續推進造林綠化工作,重點圍繞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入市和入區道路實施綠化提升工程,進一步加大外環線拆違增綠力度,搞好生態片林和橋下空間綠化,進一步提升全區綠化水平。
與此同時,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工作,以治理污染、綠化美化爲重點,西青區進一步加大生態環境建設力度。一是繼續嚴把項目入口關。始終堅持嚴格的環境准入標準,繼續抓好節能減排,對現有的“三高”企業拿出關停並轉時間表,逐步淘汰落後產能。二是堅持鐵腕治污。加大空氣污染治理力度,落實大氣污染網格化管理的責任,狠抓煤、塵、車、工業污染治理,嚴治露天堆場、工地揚塵、露天燒烤等污染源。加強水環境綜合治理,推動工業廢水、生活污水通過管網進入污水處理廠實現達標排放;加強水體監測和巡查,及時發現、嚴厲打擊偷排偷放、污染河道的違法行爲。三是抓好綠化美化。繼續實施大力快綠工程,利用秋植、冬植時機持續提升綠化水平,鞏固網、片、點、線相結合的綠化體系和“兩帶、三片、八線”的綠化結構,並在主幹道路、重要節點形成一批綠色生態景觀。四是加強市容整治管理。集中整治村莊、社區環境,治理私搭亂蓋、亂佔綠地等違法行爲。
3
生活水平持續改善 民生福祉越來越多
年初確定的十項民心工程完成進度過半;結合教育實踐活動持續整改,爲羣衆解決了一批實際困難,羣衆得到了新的實惠。幫扶相對後進村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羣衆生產生活條件有效改善。上半年,全區實現新增就業2.69萬人,其中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38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實現了全覆蓋。城鄉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640元調整爲705元。提高五保供養標準,農村集中、分散供養五保標準分別由原來的每人每年13689元統一調整爲15469元。全區6個示範小城鎮累計投入資金320億元,開工758.6萬平方米,竣工507萬平方米,37個村、9.8萬人還遷入住。舊居民區提升改造工作有序推進,城中村安置房建設竣工面積104.76萬平方米,東姜井、李家園等8個城中村安置房項目已經竣工入住,累計完成拆遷65.22萬平方米、6840戶。
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西青區着眼羣衆所思所想、所盼所願,增強做好民計民生工作的主動性、自覺性。加快推進今年的10項民心工程,保按時保質保量完成。結合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進一步查擺在改善民生方面的“不嚴不實”問題,全力抓好整改。着眼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長效機制,從最基礎的工作抓起,針對老百姓衣食住行、水電氣熱等生活方面的基礎性問題,把民計民生的工作基礎打牢;從最具體的問題抓起,針對老百姓最關心的就業、增收、社保、住房、環境、交通、教育、醫療、養老等問題,真心實意地解決困難。從最困難的羣體抓起,構建強有力有效的社會救助體系,突出做好城鄉低保、優撫對象、孤老孤兒、殘疾人等弱勢羣體的救助工作,不讓一戶過不去,力爭人人過得好。
【 展示項目 】
中建鋼構有限公司北方總部及天津分公司
中建鋼構有限公司隸屬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其北方總部是中建鋼構在國內及海外戰略佈局中的一個重要點位,共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六省兩市,於2014年6月正式從北京遷至天津西青賽達工業園。中建鋼構天津分公司是中建鋼構在北方投資興建的唯一大型生產基地,是集設計、研發、檢測、生產、銷售於一體的國有大型鋼結構製作廠。項目總投資15億元,佔地445畝,規劃年產能30萬噸,可帶動就業1500人,產品主要用於超高層建築、大跨度橋樑、超大體量會展中心等,天津117大廈鋼結構產品即爲該項目生產。2015年,公司預計實現產值8億元,納稅4000萬元;2016年達產後,預計可實現年產值30億元,納稅1億元以上。
同仁堂中醫藥文化生態園
該園由天津同仁堂集團投資建設,總投資2.5億元,佔地273畝,擁有片劑、顆粒劑等6種劑型、50多個準字號藥品。長期以來,同仁堂堅持以獨家藥品和原研藥品爲特色,在中藥現代化方面不斷探索。2014年,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投資8000萬元,建設了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的藥物研究院,引進了60餘名研發人員,擁有近30項發明專利及20餘項在研項目,同時積極與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天津大學等專家院所合作,創建了“協同創新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一系列科技創新舉措,園區的研發生產能力得到顯著提升,腎炎康復片等一大批產品成爲國家中藥保護品種並取得多項國家專利,麝香壯骨膏等50多個拳頭產品暢銷全國,同仁堂品牌影響力也得到顯著增強。2015年,園區預計實現銷售收入16億元,稅收1.4億元。
天津鑫寶龍電梯集團有限公司
該公司成立於2006年,最初僅是一家做部件代工的民營企業。近年來,該公司抓住轉型升級的有利契機,積極打造品牌優勢,自主培育了民族品牌鑫諾,併購引進了西班牙品牌戈爾,現已擁有5家子公司、67件專利,同時實現了8米/秒的超高速電梯和雙轎廂觀光電梯兩個國內首創,填補了我國北方地區扶梯製造的空白。爲適應市場需求,公司先後斥資8億元,啓動了佔地220畝的新工廠建設,實現了由單一的直梯製造到直梯、扶梯及自動人行道全系列電梯產品製造能力的全面升級。目前,公司正在積極推進股改工作,預計最遲2016年年底上市。2015年,公司預計實現銷售收入7億元,納稅6000萬元;2017年實現年產值30億元,納稅突破2億元,從而成爲北方最大的電梯設備製造基地。
中汽(天津)系統工程有限公司
中汽(天津)系統工程有限公司,落戶市級汽車產業園,總投資36億元,佔地202畝,去年開工建設,今年建成投產。企業擁有研發人員200餘人,塗裝設備的設計製造技術位列全國第一,生產前試驗工廠屬全國唯一,也是全國唯一的項目設計、工程建設、設備製造、運營服務等全行業交鑰匙單位,被奔馳、寶馬等高端品牌汽車指定爲國內工程設計與汽車裝備集成製造商,國內超過50%乘用車、70%商用車的裝備生產線由該公司全程設計、製造和安裝。項目全部達產後,預計每年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稅收5億元以上,成爲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智能化汽車生產裝備研發製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