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時提出了“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之後他又多次論述了“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邏輯關係,指明瞭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黨和國家工作的主攻方向。“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大思路和大藍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最具標誌性的思想理論符號,具有極爲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提出是對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實際的緊密結合,是對科學社會主義關於發展與公正原則的堅持與遵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所要達到的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精神富足,主要是解決發展問題的。全面深化改革所要達到的目標,既有發展的內容,比如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又有公正的內容,比如釋放社會創造活力。全面依法治國所要達到的根本目標,就是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全面從嚴治黨,既是實現科學發展的領導力量保證,又是維護社會公正的政治保證。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的豐富和充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的生動實踐,又是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總結,“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螺旋式前進的基本路徑和模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出“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進一步豐富和充實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豐富和充實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容,在堅持“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和“五位一體”建設總佈局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目標、動力、保障和領導方略;豐富和充實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容,進一步明確了從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等方面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成熟定型的問題;豐富和充實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涵,在已經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總任務、總佈局和基本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凸顯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總體思路。可以說,“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提出,是爲了解決問題、堅定自信、明確方向,它使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更加鮮明。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迴應了人民羣衆的新期待新要求
迴應人民羣衆新期待新要求,必須依靠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相繼開展了“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等,不斷強化爲人民服務的意識和提高服務人民羣衆的能力。但要想把這些主題活動的成效鞏固下來、深化下去,把人民羣衆的所思所盼切實轉化爲黨和政府的所作所爲,還必須依靠制度機制和政策措施。對此,“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提供了迴應人民羣衆新期待新要求的重要抓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可以滿足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願景,可以滿足人民羣衆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全面深化改革,爲人民羣衆追求美好生活消除阻力、增添動力、激發活力。全面依法治國,爲人民羣衆維護自身權益提供法制保障,可以對損害人民羣衆切身利益的行爲予以懲治。全面從嚴治黨,爲人民羣衆追求美好生活指明正確方向、引領正確道路。
迴應人民羣衆的新期待新要求,必須給人民羣衆看得見、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實惠。只有讓人民羣衆有想頭、有盼頭、有幹頭,才能進一步激發人民羣衆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認同感、參與感、獲得感,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步步臨近,讓人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和好處;全面深化改革舉措的不斷出臺,讓人民羣衆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發生在身邊的可喜變化;全面依法治國的不斷推進,讓人民羣衆看到了法治中國建設的未來希望;全面從嚴治黨的“組合拳”,讓人民羣衆看到了中國共產黨對自身建設要求之嚴格、懲戒之嚴厲、形象之重塑。可以說,人民羣衆從“四個全面”的不斷推進中,感受到了一個奮發有爲的政黨、一個充滿希望的國家;換言之,“四個全面”已然成爲人民羣衆認知評價黨和政府工作的主要衡量標準。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體現了黨自身的責任擔當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體現了我們黨對事業發展所面臨的困難、挑戰和風險的清醒判斷,體現了我們黨對工作重心的精準判斷,也體現了我們黨直面矛盾、克服困難、迎接挑戰、化解風險的勇氣和智慧。從它的具體內容以及其中的邏輯關係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目標系統明確而具體,包含了許多量化的指標體系,體現了黨對奮鬥目標的責任擔當;全面深化改革這一動力系統牽涉面廣,工作難度大,不確定性因素多,“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需要自我革新的勇氣和胸懷,體現了黨對發展動力的責任擔當;全面依法治國這一保障系統,建章立制的內容多,操作實施的環節多,體現了黨對法治保障的責任擔當;全面從嚴治黨這一操控系統,自我割捨難度極大,自加壓力要求極高,需要不斷探索新形勢下全面從嚴治黨的特點和規律,體現了黨對自身素質與能力的責任擔當。用“趕考”做比喻,如果說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中國共產黨面臨的“大考”的話,那麼實施“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大約相當於“中考”,而“四個全面”就是關乎“大考”與“中考”的四張試卷:“小康”卷,難點在於均衡,即區域、城鄉、羣體之間的均衡;“改革”卷,難點在於推進,推進需要涉險灘、啃硬骨頭;“法治”卷,難點在於建制,更在於把法治改革的成果轉化爲鮮活的法治運行實踐;“黨建”卷,難點在於自我約束,刮骨療毒、壯士斷腕、自我手術,其中的痛苦與堅毅是難以想象的。如此看來,“四個全面”不啻是中國共產黨給自己立下的奮鬥誓言,其中包含着許多倒逼和自我要求的內容。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體現了對民族的責任,昭示着我們黨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繼續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也體現了對人民的責任,昭示着我們黨要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努力解決羣衆的生產生活困難,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還體現了對黨的責任,昭示着我們黨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改進作風,密切聯繫羣衆,使我們黨始終成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指明瞭實現中國夢的現實路徑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提出與中國夢這一美好願景的激勵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在中國夢的激勵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僅是當下的奮鬥目標,而且還是實現未來美好願景的必要條件;全面深化改革不僅僅是倒逼出來的必然選擇,而且還是爲未來美好願景奠定製度和治理基礎的重要前提;全面依法治國不僅僅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的重要條件,而且還是在公平正義的方向上實現未來美好願景的根本保障;全面從嚴治黨不僅僅是確保黨始終成爲堅強領導核心的必然舉措,而且還是鼓舞激勵全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未來美好願景的必備要件。可以說,正是因爲有了中國夢的激勵,我們黨才能既務實深刻又超然灑脫地提出並實施“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提出爲實現中國夢提供了強有力的現實支撐。如果把中國比作一列高速行進的列車,那麼,實現中國夢就是前行的目標,“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就是保障高速列車順利前行的重要條件。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奔向中國夢征途中極爲重要的一個站點,是實現中國夢的基本前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本質上說是發展問題,是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社會全面進步,爲實現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動力基礎,又是最終實現中國夢的動力基礎。全面依法治國,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法治保障,又是最終實現中國夢的法治保障。全面從嚴治黨,既貫穿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始終,又貫穿於實現中國夢的始終,是須臾不可離的政治保證。由此看來,能否實現“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能否順利實現中國夢的最重要的“中期考覈驗收”。
從全局的高度深刻認識“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以“釘釘子”的精神深入落實“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一張藍圖繪到底”,將成爲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