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79歲的王大爺,家住河西區馬場街,老伴兒因腦出血後遺症長期臥牀,兒女們又都在國外。很長一段時間,老伴兒生活照管全依靠王大爺一人。而現在,王大爺將老伴兒送到馬場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老年病房。這裏,除了自己和專業護工的陪護,更主要的是能享受到醫療聯合體的貼心服務——三級醫院的主任專家定期查房,傳幫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青年骨幹醫生,爲住院老人提供全科診治、臨牀救治、心理慰藉等專業性服務。截至目前,包括馬場街與環湖醫院建立的醫聯體在內,河西區遴選的4家醫聯體試點單位已初具規模。今後,藉助醫聯體,更多的居民可通過社區醫院的家庭責任醫生優先預約大醫院專家門診,享受大醫院派來醫生的臨牀服務,接收並打印大醫院檢查結果、影像報告等多方面的便民惠民服務。
建立“醫聯體”打造診療新模式
醫療聯合體,指的是在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統一規劃內,由三級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成的醫療機構聯合體,是充分發揮家庭責任醫生與社區居民簽約服務優勢,合理利用醫療資源進行上下聯動,以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病、多發病和診斷明確的慢性病爲重點,初步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服務新模式,實現了大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信息互聯互通,醫學檢查檢驗互認,醫學影像診斷互傳共用,方便居民在基層就近就醫。
今年,作爲試點,河西區友誼路街、東海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天津醫院,天塔街、馬場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環湖醫院建立4家醫療聯合體。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前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的患者,如遇到不能進行的特殊檢查和檢驗,經社區醫生預約掛號,通過讀取患者身份證或醫保卡,即可預約醫聯體三級醫院專家門診。醫聯體三級醫院設立固定窗口,預約日當天,患者可憑身份證或醫保卡取號就診,免去居民到三級醫院再次排隊掛號時間。如患者需要進行核磁等檢查,在社區醫生工作站直接開具相關檢查單,到醫聯體三級醫院交費後即可檢查,等到出報告當日,可就近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自助終端平臺打印獲取,無需往返三級醫院。生成的檢查檢驗結果可傳輸至社區醫生診桌上的閱片屏,社區醫生根據三級醫院的檢查檢驗結果可作出臨牀診斷,對患者進行診治,對醫生和患者都非常便利,爲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礎。
藉助資源優勢凸顯服務新特色
藉助三級醫院的資源優勢,是建設和推進醫聯體項目的重中之重。爲了提高社區醫生的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區衛計委在建立人員聯動交流機制上下了很大功夫:採取“請進來、送出去”的方式,加強對年輕醫護人員的技術培訓。邀請主任、專家病房查房,對疑難病例提出臨牀指導,每週組織疑難病例討論,制定治療方案。選派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骨幹醫生參加醫聯體三級醫院的培訓進修,以帶教形式提升臨牀業務水平。三級醫院針對社區居民的健康狀況、疾病流行態勢,每月有針對性的安排兩期健康教育講座,主動向基層醫聯體機構開放便捷、暢通的醫療衛生服務綠色通道,爲社區患者提供生特檢項目和特殊部位的彩超檢查。
多方協作支持完善社區醫療體系
在醫聯體的打造過程中,河西區各有關部門在資金、人才以及技術方面給予了極大的支持。爲了解決網絡溝通的制約瓶頸,區衛計委積極協調聯通公司、區政府信息辦,開通了三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信息溝通渠道,爲信息的互聯互通奠定了基礎。爲方便醫聯體的後期拓展,合理建設網絡佈局,河西區在信息網絡架構上採用了多種接入方式。目前,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區政府信息中心這個中心節點,已分別與天津醫院、環湖醫院等實現了信息的互聯互通。三級醫院——河西區醫聯體信息交互平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之間的網絡互聯模式已經形成。同時,各級醫院的HIS系統針對醫聯體也進行了升級,已實現預約掛號、檢驗單互認、檢驗結果回傳、影像回傳等功能。
區衛計委負責人表示,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設醫療聯合體工作的指導意見,河西區堅持以人爲本的工作理念,健全和完善醫聯體工作的長效機制,藉助區域三級醫院資源優勢,必將做好全市醫聯體建設率先試點任務。同時,他們將加強與醫聯體三級醫院傾力合作,全面實現醫聯體的基礎功能,提升社區衛生服務水平,有效緩解羣衆“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切實將民心工程落到實處,爲保障和提高全民健康素質與水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