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市民周女士:秋季是一年中各種水果成熟熱賣季,怎樣吃水果才更科學、更有利於健康?
記者: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專家範志紅介紹,秋季水果可供選擇的範圍相對較廣,在提倡每天適量吃水果的前提下,市民還需瞭解一下不同水果的特性及所含的營養成分。
好吃但要注意適量
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成年人每天應吃200克至400克水果,這裏指的是果肉重量,不包括果皮、果核。有的人一次吃好幾個獼猴桃,或是半盆葡萄,吃起來感覺輕鬆,其實已經超量。水果雖有營養優勢,但不能替代糧食、蔬菜、肉、蛋、魚、堅果等其它食物類別的好處。有些年輕女性習慣用水果代替正餐,久而久之容易造成蛋白質不足、貧血、缺鋅、缺鈣等問題。水果吃多了,糖分也容易攝入超標。
營養成分各有側重
秋季水果中的蘋果、梨、柿子、葡萄、獼猴桃、鮮棗等,不僅味道甜美,還富含多種抗氧化物質和保健成分。蘋果中的槲皮素和綠原酸,柿子裏的單寧和胡蘿蔔素,葡萄裏的花青素和白藜蘆醇,都是強力的抗氧化物質。鮮棗和獼猴桃裏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水果裏含有的鉀元素,對高血壓和痛風患者也很有益處。
種類選擇因人而異
有些水果並不是人人都適宜吃。獼猴桃、火龍果、甜瓜、葡萄等帶籽水果,籽不能被腸道消化吸收,會刺激腸道蠕動,因此具有促進排便的作用,更適合便祕的人吃。如果本來腸胃功能就弱,容易拉肚子,就不要多吃這些帶籽水果。有的人吃獼猴桃、柿子可能會導致過敏和不耐受反應,吃後如果發生喉部黏膜腫脹、頭疼、胃疼等不適反應,就應避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