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0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英國首都倫敦,開始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
在此次出訪的代表團中,金融隊伍規模不小。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中國農業銀行董事長劉士餘、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都位列其中;中國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的負責人也將前往英國;名單中還有中國中信集團董事長常振明、安邦保險集團董事長兼CEO吳小輝等人。
倫敦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是世界經濟血液循環的一個重要泵站。加強同倫敦的金融合作,肯定是互利雙贏的選項。2012年以後,英國積極推動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成立,中國在倫敦建立人民幣清算行,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國債,並且實現英鎊與人民幣的直接交易等,都對加快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並在世界金融領域中扮演重要角色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雙邊貿易和投資等方面看,加強中英兩國在金融領域的合作也十分重要。據英國海關與消費稅局統計,2014年,英國和中國的雙邊貨物進出口額達到了907.8億美元,增長19.6%。其中,英國對中國出口263.6億美元,增長45.3%,佔英國出口總額的5.1%;自中國進口644.2億美元,增長11.6%,佔英國進口總額的9.4%。不僅如此,英國對華投資也在不斷增加,已在歐洲排名第二。2014年,倫敦的人民幣外匯交易規模同比增長143%,人民幣存款規模則達到200億元,同比增長37%。
此次習近平主席訪問英國,衆多金融企業負責人陪同,就是爲了更好地加強中英兩國在金融領域的合作。在“深化合作”方面,最可能的就是提升銀行間業務合作範圍;在“拓寬空間”方面,會把重點放在讓更多的中國銀行在倫敦等地開設分支機構,讓更多的企業到英國進行資本運作等;在“消除障礙”方面,雙方經過充分協商和溝通,可能會在資本賬戶開放、增強人民幣流動性、推動中國金融改革等方面邁出更大的步伐。
尤其令廣大投資者關注的是,上海證券交易所和倫敦證券交易所還在積極商討實現互聯互通的可行性。一旦這一目標能夠實現,不僅對中國股市的穩定和發展會產生積極影響,廣大投資者也將增加很多新的投資機會。
同時,我們也希望我國的金融機構和企業能夠借這次機會,加強與英國方面的溝通與協調,真正將中國金融企業做成在世界上更具影響力的企業,將中國的金融市場做成更具國際影響力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