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日報》2015年10月26日一版截圖
未來五年,中國如何發展?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謀劃未來五年中國的發展之路,這是舉國乃至舉世關注的議程。與此同時,如眾人所料,今日,人民日報刊發任仲平《向著第一個百年目標邁進——寫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之際》透露了很大的信息量。
有大事必看任仲平。這篇文章透露了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哪些信息?記者為你細細盤點。
一、“十二五”成績斐然:過去兩年,全球經濟增長約30%來自中國
1、過去兩年,全球經濟增長約30%來自中國。過去是美國打噴嚏全球經濟就感冒,現在還應該加上中國一打噴嚏,全球經濟也感冒。“十三五”藍圖關乎世界經濟的走向,“將左右世界經濟能否復蘇向前”,這就是為什麼觀察家們要將十八屆五中全會稱為“關鍵性會議”。
2、回首“十二五”,我們抓住了關鍵時期,打贏了攻堅之役,贏得了戰略機遇。在全球經濟的“亞健康”狀態中,妥善應對“三期疊加”的挑戰,高位躍昇帶來年均近8%的增長;在建立起覆蓋13億人的全世界最大社保網之後,不斷提高兜底水平;“十二五”前4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13.4%,經濟發展駛入“綠色化”快車道……
改革開放和復興之路的現實方位,被標示得格外清晰: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二、“十三五”發展困難:仍面臨著長長的“問題清單”
今天的中國,仍面臨著長長的“問題清單”。
“世界工廠”轉型昇級的同時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中國”,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這些來自經濟系統、自然系統和社會系統的挑戰,無一不是艱巨的課題、難啃的硬骨頭。連《紐約時報》也感嘆,“治理未來十年的中國,可能是全球最為艱難的工作之一。”
三、“十三五”發展思路:須明白“三種規律”“三大發展”
1、總書記的判斷和思考
舟循川則游速,人順路則不迷。建立在對“十二五”發展經驗的全面總結上,建立在對中國具體國情的准確體察上,習近平總書記以對發展的深入思考做出了深刻的回答——
“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是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
2、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詮釋了歷史新起點上中國發展的新理念。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新常態”的戰略判斷和戰略思維,深刻揭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特征、新趨勢,指向中高速增長、質量效益提高、生態效應改善、可持續性增強、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是消除疑慮、保持定力、堅定自信的強大基石。
3、引領“經濟新常態”的目標方向:
“三種規律”“三大發展”
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三種規律”“三大發展”,正是引領“經濟新常態”的目標方向。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困惑、糾結和適應之後,在今天的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判斷已經成為共識。看起來波動的數據,背後卻隱藏著令人欣慰的亮色、逐漸增加的利好、正在積蓄的能量。經濟增速領先世界主要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四分之一,蟬聯世界第一制造大國位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服務業對增長的貢獻率首次超過第二產業……這樣的數據表明,新常態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橕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中國經濟發展前景仍然廣闊。
四、未來五年遵循的路徑:牢牢把握六個“必須”
以發展理念轉變引領發展方式轉變,以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發展質量和效益提昇,面向經濟新常態,循著發展新思路,“十三五”規劃的根本指向,已然清晰——
1、“發展為了什麼”
“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明確的發展目的,回答了“發展為了什麼”的問題。
2、“實現什麼樣的發展”
“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實際出發,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合理的發展路徑,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的問題。
3、“如何以改革促發展”
“必須按照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加快完善各方面體制機制,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為發展提供持續動力。”科學的發展思路,回答了“如何以改革促發展”的問題。
4、“如何規范發展”
“必須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體系,加快法治經濟和法治社會建設,把經濟社會發展納入法治化軌道。”有序的發展環境,回答了“如何規范發展”的問題。
5、“發展如何對接世界”
“必須深化全方位對外開放,妥善應對外部環境變化,推動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廣闊的發展視野,回答了“發展如何對接世界”的問題。
6、“發展需要怎樣的政治領導”
“必須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確保我國發展航船沿著正確航道破浪前進。”根本的發展保障,回答了“發展需要怎樣的政治領導”的問題。
五、“十三五”畫卷: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六個必須”為引領
“十三五”畫卷,將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六個必須”為引領,鋪展開來。
“中國制造2025”推動工業制造業轉型昇級,打造“制造強國”;
“互聯網+”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新技術新概念新業態方興未艾;
城鎮化目標激發更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激活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
“十三五”期間,“新四化”的同步鋪展、互動提昇,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多元動力、多級支橕,中國將迎來有溫度的發展、有質量的發展、有保障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