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將於11月7日在新加坡會面。(資料配圖)
中國日報網11月6日電(朱松嶺)11月7日,兩岸領導人習近平與馬英九將在新加坡會面。兩岸領導人會面,將兩岸交流提昇到前所未有的層級,也將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推進到歷史的新階段。
兩岸領導人此次新加坡會面是在兩岸政治分歧尚未徹底解決的情況下進行的。這一會面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和兩岸領導人的當機立斷。
國家尚未統一時,兩岸領導人見面最難解決的就是領導人身份和名義問題。兩岸雙方在充分堅持原則性、發揮靈活性的前提下,根據一個中國原則做出了務實安排,用“兩岸領導人”這樣的字眼擱置了兩岸在一個中國內涵問題上的爭議,通過雙方各自召開記者會的方式給了對方各自解讀的空間。“兩岸領導人”和互稱“先生”,不給綠營“矮化臺灣”的口實,將“習馬會”的正效應發揮到最佳、負效應減少到最小,體現了兩岸周密的安排和互相尊重的精神。
兩岸領導人見面的地點選擇也可謂獨具匠心。眾所周知,新加坡的主體與海峽兩岸一樣同為龍的傳人。新加坡前領導人李光耀、現任總理李顯龍等跟海峽兩岸的中華兒女有著良好、普遍的聯系,與兩岸之間都有著相當程度的信任。極具戰略眼光的李光耀生前早就慧眼獨具地觀察到兩岸關系的可能結局,他曾經奔走兩岸並極力促進兩岸同胞化乾戈為玉帛。新加坡因此成為兩岸領導人和兩岸民眾心理距離極近的會面地點。形成 “九二共識”的兩岸兩會在新加坡促成了首次“汪辜會談”。作為開啟兩岸領導人直接交流溝通先河的兩位領導人將站在歷史的標志點,緬懷歷史、開闢未來。兩岸領導人與同為華人的李顯龍把酒言歡,賦予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無限的想象空間。
七年多的和平發展,為兩岸積累了共識和互信,也使得兩岸領導人會面水到渠成。2005年,國共兩黨發布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共同願景;2008年,中國國民黨勝選執政,兩岸關系進入了和平發展時代。兩岸雙方經過共同努力,實現了臺海的和平,促進了民生的發展。七年多來,兩岸在和平發展的道路上實現了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兩岸同胞分享到前所未有的利益。但是,由於臺灣島內政治生態復雜,兩岸關系再度面臨重要的節點。在這樣的歷史時刻,兩岸領導人實現歷史性會面,面對面地表達希望臺海穩定的願望、共話兩岸和平發展的措施、闡明對兩岸關系現狀的內涵和外延,撥開臺灣民眾對兩岸現狀概念的迷思,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此次兩岸領導人會面,從以往的隔空喊話昇級為對面談話,即便各自闡述自己在兩岸關系上的立場、觀點和看法就足以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因為,兩岸和平發展之路就是建立在兩岸雙方共同政治基礎、共同道路和共同關懷這三個共同之上的。這三個共同歸納為一句話就是“在堅持‘九二共識’基礎之上的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之路上謀求兩岸同胞的民生福祉”,而這就是兩岸雙方以及兩岸領導人共同認可的現狀,也是對兩岸現狀的明確定義。
兩岸現狀的基礎是“九二共識”,道路是“和平發展”,目的是“民生福祉”。未來,無論臺灣政黨如何輪替,領導人如何更換,只要符合“習馬會”對兩岸現狀的界定,兩岸關系就必然在和平發展之路上繼續前進,兩岸就有合作、有發展,民生福祉就有保證。換言之,有“九二共識”,就有和平發展的道路和民生福祉,就能“維持現狀”;沒有“九二共識”,兩岸關系就可能回到動蕩不安的老路上去。毫無疑問,兩岸領導人對兩岸現狀的共同認識和對未來兩岸關系的共同認知將開闢兩岸管控矛盾分歧的新途徑、新方式,更好地保證兩岸關系在和平發展道路上穩步前進。
大陸的蓬勃發展給世界帶來了機遇,習近平早就提出來希望臺灣同胞能夠共享機遇、共謀發展。兩岸各層級的商談都在積極推進各個層面上的兩岸合作,但是依然有很多問題需要在更高層次上加以解決。兩岸領導人會面將就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交換意見,探討深化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增進兩岸民生福祉等重大問題。
兩岸領導人帶著對民族負責、對歷史負責的莊嚴態度,帶著對兩岸民生福祉的關懷和愛心,突破重重障礙,共話和平發展和民族未來,必將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留下輝煌的一頁,成為兩岸關系發展的新起點和新高峰。
(作者:朱松嶺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兩岸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