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氣候變化談判的目的是使“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穩定在防止氣候系統受到危險的人爲干擾的水平上”。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各方就一直爲此努力,並制定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公約》是氣候變化談判的總體框架,《議定書》則是第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氣候法案。
《議定書》規定了發達國家在第一承諾期(2008年至2012年)內的減排指標。2007年,各方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簽署了“巴釐路線圖”,期望能在路線圖指引下走向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會議,爲《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到期後發達國家減排等問題做出新安排。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及其評估報告
這就是說,2009年底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必須有具體協議出臺,在此之前進行的多輪氣候變化談判將爲哥本哈根大會擬定基礎文件。2009年2月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記者會上說,年底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變化大會取得成果的關鍵在於,有關各方應遵循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原則,在2012年後,發達國家繼續率先減排。
根據計劃,2008年舉行四輪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四輪分別在泰國曼谷、德國波恩、加納首都阿克拉和波蘭波茲南舉行。
2009年3月29日到4月8日,聯合國2009年第一次氣候變化國際談判在德國波恩舉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仍然存在很大分歧,談判未取得實質性進展。2009年還將再舉行5次談判,以便2009年年底的哥本哈根會議取得積極成果。
2009年6月1日至12日,聯合國2009年第二次氣候變化國際談判在德國波恩舉行,共有來自183個國家的政府、工商業、環保組織和研究機構代表參加,總人數超過4600人。談判最終形成了一份長達200多頁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新協議草案,這將成爲年底哥本哈根大會的基礎。
2009年8月10日至14日,聯合國2009年第三次氣候變化國際談判會議在德國波恩舉行。本次談判對6月份第二次談判後形成的文件草案進行了初步磋商,但仍然存在巨大分歧,談判進展緩慢。
2009年9月28日至10月9日,聯合國第四次氣候變化談判會議在泰國曼谷舉行。代表們經過兩週努力,將200餘頁的應對氣候變化草案文本壓縮了一半左右,以便提交哥本哈根大會協商並達成協議。本次談判在技術層面有所推進,但在政策層面仍缺乏顯著進展。
2009年11月2日至6日,聯合國第五次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會議在適應氣候變化、技術合作、通過保護森林來減排溫室氣體等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在兩個關鍵的問題上,即發達國家的中期減排目標問題和用於幫助發展中國家的資金問題,並未取得任何進展。
通往哥本哈根之路——2009年聯合國氣候談判在曲折中前進
2010年4月9日至12日,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在德國波恩舉行。會議通過了2010年氣候談判的工作計劃,就未來談判的基礎和2010年年底墨西哥坎昆會議前增加兩次會議達成共識。
2010年5月31日至6月11日,2010年第二輪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在德國波恩舉行。各方增進了互信,並在援助資金管理結構等問題上取得進展,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長期合作行動特設工作組主席提出的案文草案遭到與會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嚴厲批評。
2010年8月2日至6日,聯合國2010年第三次氣候變化談判在德國波恩舉行。兩個特設工作組均形成了新的談判文本,這樣10月份在中國天津舉行的第四次談判將進入逐條談判階段,以便爲年底舉行的坎昆大會做充分準備。
2010年10月4日至9日,2010年第四次聯合國氣候談判在中國天津舉行。6天時間的600餘場談判增進了各方共識,但並沒有換來外界期待的某種協議,分歧仍存。
2011年4月3日至8日,聯合國2011年首次氣候變化談判在泰國曼谷舉行。會議就2011年內的談判議程達成一致。
2011年6月6日至17日,2011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第二輪談判在德國波恩舉行,其主要任務是討論未來國際氣候協議的架構,爲11月在南非德班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做準備。會議在技術層面取得一定進展,但在《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存續等核心問題上依然沒有打破僵局。 波恩氣候談判引發新一輪較量 波恩氣候談判:平衡決定成敗
2012年5月14日至25日,2012年聯合國首輪氣候變化談判在德國波恩舉行。本輪談判就去年德班氣候大會確立的“加強行動德班平臺特設工作組”議程達成一致,明確了《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相關法律和技術細節,還在長期資金支持等方面取得了進展。
2013年4月29日至5月3日,聯合國2013年首輪氣候變化談判在德國波恩舉行。與會各方就定於2020年生效的氣候變化新協議及2020年之前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力度等議題交換了意見,但未達成具體成果。
2013年6月,聯合國2013年第二輪氣候變化談判在德國波恩舉行。談判主要內容是一項旨在2020年後貫徹和加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減控溫室氣體排放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新協議。
2014年3月14日,聯合國2014年第一輪氣候變化談判在德國西部城市波恩閉幕。過去5天,各方以非正式磋商形式圍繞2015年達成氣候變化新協議交換意見。會議決定成立聯絡組,從下一輪談判開始,就協議要素、案文表述等具體內容開展正式討論。
2014年6月4日至15日,聯合國2014年第二輪氣候談判在德國波恩舉行。主要涉及定於2015年通過的氣候變化新協議、各方2020年之後爲應對氣候變化所作貢獻以及2020年之前的行動力度等議題,共有來自182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900名代表參加。經過兩週討論,各方就氣候變化新協議要素繼續凝聚共識,但在發達國家提高減排指標、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支持等方面仍有待落實。 聯合國氣候峯會
2008年以來,各方已經舉行了多輪會談,但在發達國家中期減排目標和用於幫助發展中國家的資金兩個問題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兩大陣營分歧較大。
關於中期減排目標,發展中國家要求發達國家2020年應當在1990年的水平上至少減排40%。目前只有挪威予以承諾,而歐盟僅提出減排20%到30%,日本提出減排25%,美國則只承諾4%左右,且這個目標尚未在美國國會獲得通過。美國是唯一未簽署《京都議定書》的發達國家。
關於資金問題,歐盟領導人最近達成一致,認爲到2020年發展中國家爲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適應氣候變化的災難性影響每年需要約1000億歐元資金。但至於歐盟可以承擔其中的多少,歐盟領導人沒有給出具體數字。美國也始終沒有提出一個資金數額。發展中國家對此比較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