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簡況
【國名】津巴布韋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Zimbabwe)
【獨立日】4月18日(1980年)
【國慶日】4月18日(1980年)
【英雄日】8月9日
【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靠旗杆一側為帶黑邊的白色等腰三角形,正中一顆紅色五角星,星內有一只津巴布韋鳥,白色象征和平,五角星代表國家和民族的良好願望,津巴布韋鳥是該國特有的標志,也是津巴布韋和非洲國家古老文明的象征;右側為七道平行橫條,黑色居中,向上下兩邊依次均為紅、黃、綠色。黑色代表佔人口多數的黑人,紅色象征人民為爭取獨立而灑的鮮血,黃色象征礦產資源,綠色代表國家的農業。
【國徽】圖案中間為盾徽。盾面上部是藍白相間的波紋,象征津巴布韋廣闊的水域;下部的圖案為舉世聞名的文化遺址『石頭城』(津巴布韋在班圖語中是『石屋』或『石頭城』的意思),這是非洲古老文明的象征。盾徽上端是五角星和津巴布韋鳥及基座,寓意同國旗。鳥的基座旁有鋤頭等圖案,盾形下方的山坡上有玉米、棉花圖案,象征該國豐富的農產品和礦產資源。盾徽兩側各有一只津巴布韋羚羊,底端的綬帶上用英文寫著『團結、自由、勞動』。
【國家政要】總統羅伯特·穆加貝(Robert Mugabe) ,1987年12月就任,1990年3月、1996年3月、2002年3月、2008年6月和2013年8月連任,是第6次連任;總理摩根·茨萬吉拉伊( Morgan Tsvangirai ),2009年2月就任。 『高齡總統』穆加貝緣何實現連任
【自然地理】39萬平方公裡。位於非洲東南部,是一個內陸國家。東鄰莫桑比克,南接南非,西和西北與博茨瓦納、贊比亞相連。大部分是高原地形,平均海拔1000餘米。分高草原、中草原和低草原3種地形。東部伊尼揚加尼山海拔2592米,為全國最高點。主要河流有贊比西河和林波波河,分別為同贊比亞和南非的界河。熱帶草原氣候,年均氣溫22℃,10月份溫度最高,達32℃,7月份溫度最低,約13?17℃。
【人口】1306萬。主要有紹納族(佔84.5%)和恩德貝萊族(佔14.9%)。官方語言為英語、紹納語和恩德貝萊語。58%的居民信奉基督教,40%信奉原始宗教,1%信奉伊斯蘭教。
【首都】哈拉雷(Harare),人口187萬。9?11月氣溫16?32℃,4?8月氣溫為7?21℃。
【行政區劃】2004年2月全國行政區劃調整,由8個省增加到10個省,各省的名稱分別為:馬尼卡蘭(Manicaland)、東馬紹納蘭(Mashonaland East)、中馬紹納蘭(Mashonaland Central)、西馬紹納蘭(Mashonaland West)、馬旬戈(Masvingo)、北馬塔貝萊蘭(Matabeleland North)、南馬塔貝萊蘭(Matabeleland South)、中部(Midlands)、哈拉雷(Harare Province)和布拉瓦約(Bulawaya Province)。
【簡史】津巴布韋是烙著非洲歷史強烈印記的南部非洲古國。公元1100年前後開始形成中央集權國家。13世紀卡倫加人建立莫諾莫塔帕王國,15世紀初王國達到鼎盛時期。1890年,津巴布韋淪為英國殖民地,1895年英國以殖民主義者羅得斯的名字命名為南羅得西亞。1923年英國政府接管該地,給予『自治領地』地位。1964年,南羅得西亞的史密斯白人政權把國名改稱羅得西亞,並於1965年片面宣布『獨立』,1970年改名為『羅得西亞共和國』。20世紀60年代先後成立津巴布韋非洲人民聯盟(簡稱人盟)和津巴布韋非洲民族聯盟(簡稱民盟),1976年,這兩個組織組成『愛國陣線』。1979年5月改國名為『津巴布韋(羅得西亞)共和國』。由於國內外強烈反對,未獲得國際承認。1979年9月10日,津巴布韋各派代表在英國主持下召開了倫敦制憲會議,並於12月21日簽署協議。1980年2月底舉行議會選舉,穆加貝領導的民盟獲勝。同年4月18日獨立,定國名為津巴布韋共和國,穆加貝出任政府總理。1985年7月舉行獨立後第一次大選,民盟再次獲勝,穆加貝連任總理。1987年12月,民盟同主要反對黨人盟達成合並協議,並修改憲法,改總理內閣制為總統內閣制,穆加貝於年底出任總統。1989年12月,民盟和人盟召開聯合全國代表大會,完成了兩黨合並進程。1990年3月大選中,合並後的民盟黨再次獲勝,穆加貝連任總統。
政治
現行憲法於1979年12月在英國主持下由津巴布韋各主要黨派在倫敦蘭開斯特大廈舉行的制憲會議上制訂,獨立時開始生效。根據憲法,津巴布韋實行總統內閣制,內閣成員由總統任命,津巴布韋議會則實行兩院制。
2013年3月,新憲法獲得通過。新憲法首次規定總統任期為五年一屆,只能連任一屆。新憲法還規定,總統在卸任後,對任內的犯罪行為不再享受刑事豁免權,這一條也被認為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津巴布韋政治危機】
2009年2月,津巴布韋三大政黨在全面政治和解協議的指導下成立了權力分享的聯合政府,結束了2008年3月份因大選引發的政治危機。2009年10月16日,總理茨萬吉拉伊宣布,他所在的民革運部分撤出聯合政府,該黨的部長不再出席政府內閣會議,他本人也不再出席穆加貝總統召集的每周一次碰頭會。2009年11月5日,總理茨萬吉拉伊宣布放棄抵制聯合政府。
軍事
津國防軍於1980年建立,是由原民盟、人盟游擊隊和白人政權軍隊整編而成。實行志願兵役制。最高軍事決策機構是國防委員會。總統兼武裝部隊總司令。津國防軍下設陸軍和空軍兩個軍種。總兵力4萬人,其中陸軍3.5萬人,空軍5000人。
外交
奉行積極的不結盟政策。推行睦鄰友好方針,以發展同非洲國家特別是南部非洲國家關系為外交重點。近年來大力推行『東向』政策,加強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亞洲國家的關系。在『民主、人權』等問題上與西方國家存在嚴重分歧。近年來與西方國家關系緊張,受到英國、美國及歐盟等制裁。積極參與地區和國際事務,是不結盟運動、77國集團、非洲聯盟、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成員國。同約100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
【與中國關系】1980年4月18日,津巴布韋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建交以來,兩國關系發展順利。
穆加貝總統在中津建交當年就來華訪問,以後又多次訪華,成為訪華次數最多的非洲國家領導人之一。2005年7月,穆加貝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10年8月,穆加貝總統出席上海世博會津巴布韋國家館日活動並再次訪華。2014年8月,津巴布韋總統穆加貝來華進行國事訪問。其間,習近平主席同穆加貝總統舉行會談,李克強總理、張德江委員長分別會見穆加貝總統。雙方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津巴布韋共和國政府經濟技術合作協定》等合作文件。2015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出席亞非領導人會議期間會見穆加貝總統。
中津兩國政府間簽有經濟技術合作、貿易、投資保護等協定,設有經濟貿易混合委員會。兩國建交以來,中國援助津巴布韋建設了哈拉雷國家體育場,以及醫院、學校、水壩、水井、服裝廠等。在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的買方信貸支持下,中國首都鋼鐵公司幫助津鋼公司修復4號高爐。中建材公司利用中國進出口銀行出口買方信貸和政府貼息優惠貸款在津興建了水泥廠。
2014年,雙邊貿易額達12.41億美元,同比增長12.4%。中方主要從津方進口煙草、棉花和鉻鐵等產品,向津方出口機電、紡織品。
中、津簽有文化協定、高等教育合作協定和航空協定。2007年3月,津巴布韋大學孔子學院正式開課,現有教職工11名。2013年全年在華津巴布韋留學生總數為815名。津為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國。
【同美國的關系】美曾為津的主要援助國之一。2001年以來,兩國關系惡化。2001年8月,美國會參議院通過《津巴布韋民主和經濟恢復法案》,其中包含多條制裁津的內容,津政府對此予以批評。2002年以來,美國對津領導人實行禁止入境等制裁。2005年1月,美將津列為全球6個『暴政前哨國家』之一。2008年3月津大選後,美不承認選舉結果,要求穆加貝總統下臺。7月,美與英國一道強行推動聯合國安理會表決制裁津決議草案,有關決議草案最終被否決。2009年2月,津聯合政府成立後,美對津政策有所緩和,加大了對津人道援助。2013年以來,美國務院負責非洲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布裡吉提、前駐聯合國代表安德魯·楊先後訪津,美並放松對津制裁,但未邀請穆加貝總統出席於2014年8月舉行的美非峰會。2015年3月奧巴馬總統發表公告,決定將對津制裁再延長一年。
【同英國的關系】津英關系曾十分密切。英國是津主要貿易伙伴,並在津有大量投資。2000年,由於津政府推行快速土改觸動英利益,兩國關系惡化。2002年津大選後,英國指責民盟政府舞弊,對津實行禁止高官入境、凍結其海外財產、禁售軍火等制裁並一再延長、擴大。2003年12月,英聯邦首腦會議在英推動下決定繼續中止津成員國資格,津隨即退出英聯邦。2008年3月津大選後,英公開要求穆加貝總統下臺,並與美聯手強行推動聯合國安理會表決制裁津決議草案。津新政府成立後,英對津政策有所緩和。2014年以來,歐盟大幅減輕對津制裁,目前僅保留對穆加貝總統夫婦及一家公司制裁。英國對津制裁與歐盟保持一致。
【同非洲國家的關系】重視發展同非洲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積極參與地區政治事務和經濟合作;與莫桑比克簽有友好條約和防務協定;與安哥拉、納米比亞和剛果(金)關系密切,簽有共同防務協定;與南非、贊比亞和馬拉維等周邊國家保持睦鄰關系,重視與南非在經貿領域的合作。
經濟
自然資源豐富,工農業基礎較好,正常年景糧食自給有餘,曾為世界第三大煙草出口國。2000年以來,經濟大幅縮水。外匯、燃油和生活必需品短缺,通貨膨脹率激增,大量人口湧入鄰國。2008年3月後,經濟狀況進一步惡化,至當年年底經濟基本崩潰,財政、金融和稅收等關鍵部門基本停止運轉,水電、通訊、醫療、教育等社會公共管理職能幾近癱瘓。2009年2月,聯合政府成立後,政府允許美元和南非蘭特自由流通,有效控制了惡性通貨膨脹,市場供應明顯改善,經濟形勢有所好轉。2013年津巴布韋經濟增長率為3.4%,通脹率為-0.08%。
貨幣:津元:津巴布韋從2008年8月1日起啟用新貨幣,新貨幣1津元相等於原來的100億津元,即在舊貨幣面值後去掉10個零。 >>
2009年4月,津巴布韋政府宣布不再流通本國貨幣,以美元、南非蘭特等外國貨幣取而代之。2015年6月15日,津巴布韋當日起回收不再流通的津巴布韋元,持有津元者可去銀行換取美元。根據官方提供的兌換比率,1張100萬億津元紙幣僅可兌換40美分。
【資源】自然資源豐富,有煤、鉻、鐵、石棉、金、銀、鋰、鈮、鉛、鋅、錫、鈾、銅、鎳、鑽石等。煤蘊藏量約270億噸。鐵蘊藏量約2.5億噸。鉻和石棉的儲量均很大。水力資源貧乏。工業用林面積11.5萬公頃。
【工礦業】工業門類主要有金屬和金屬加工、食品加工、石油化工、飲料和卷煙、紡織服裝、造紙和印刷等。工業從業人口約佔總勞力的15%,礦業從業人口約佔4.5%。近年制造業持續衰退。采礦業由於通貨膨脹率過高導致成本增加,金、鎳、煤、鉻、鉑金等主要礦產品產量均有較大下降。
【農牧業】主要生產玉米、煙草、棉花、花卉等,畜牧業以養牛為主。耕地面積3328萬公頃,農業人口佔全國人口的67%。2014年農業獲得豐收,玉米產量達146萬噸,煙草產量21.6萬噸,接近歷史最好水平,棉花產量13.6萬噸,較上年下降6.2%。
【旅游業】津勞動力總數中有4.5%從事旅游業,另有4%從事與此相關行業。全國有70多家星級旅館。最著名的風景點為維多利亞瀑布,還有26個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保護區。2013年8月,津與贊比亞聯合舉辦第20屆聯合國旅游組織大會。
【交通運輸】以鐵路、公路和航空為主,海運主要通過南非的德班港(距哈拉雷1700公裡)和莫桑比克的貝拉港(距哈拉雷600公裡)。鐵路通往南非、莫桑比克、贊比亞和博茨瓦納。
鐵路:總長4300公裡,其中哈拉雷至達布卡(DABUKA)的300公裡為電氣化鐵路。2000/2001年度客運量133萬人次,貨運量884萬噸。
公路:總長8.5萬公裡,其中1.9萬公裡為國家級公路,1.5萬公裡為瀝青路面。
空運:津巴布韋航空公司有波音767、737等客機10架,經營多條國際及國內航線。有3個國際機場,分別為哈拉雷、布拉瓦約和維多利亞瀑布機場。
【對外貿易】主要出口煙草、黃金、鐵合金,主要進口機械、工業制成品和化工產品。約與27個國家或地區有貿易關系。2012年出口額約為33.1億美元,進口額約為45.7億美元
【外國援助】 2002年起,國際金融機構和西方主要國家停止向津提供除糧援等人道主義援助外的其他援助。2008年3月津發生選舉爭議及8月爆發霍亂疫情後,國際社會加大了對津人道援助。2014年11月,歐盟解除對津發展援助限制。
【人民生活】近年來,由於工資上漲幅度遠低於通貨膨脹率,導致實際工資下降。全國共有各類醫院244個,診所1378個,病床2.1萬張,醫護人員與病人比例約1:430。艾滋病問題嚴重,感染率為21.3%,估計現有270多萬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
文化教育
【教育】實行中小學低收費普及教育。現有小學4737所,中學1570所,高等學校13所。1996?2002年,小學入學率年平均80%。成人識字率為89%,其中男性為93%,女性為85%。
津巴布韋大學是津最著名的綜合性大學,始建於1953年,穆加貝總統兼任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