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1月30日,習近平主席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做了題爲“攜手構建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氣候變化治理機制”的發言。習主席的發言從對巴黎協議的期望、未來國際治理的模式和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貢獻三個方面全方位闡述了中國的新理念、新定位和新舉措。
宣示低碳發展新理念
習主席在發言中指出,巴黎氣候協議應當爲全球綠色發展做出引領。應對氣候變化與經濟發展常被錯誤的認爲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從而令目前氣候變化談判各國推諉責任,使談判陷入“零和博弈”的泥潭。中國從自身發展實踐出發,意識到應對氣候變化是實現發展轉型的重大機遇,在國內積極踐行綠色、低碳、循環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提出了經濟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可以雙贏的低碳發展新理念。中國以這一理念爲指引,今年6月底率先向聯合國公約祕書處遞交了“國家自主貢獻”,爲世界各國做出了表率。這一低碳發展新理念也得到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認可與支持,目前全球已有183個國家遞交了“國家自主貢獻”,覆蓋全球排放95%以上。中國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低碳發展新理念爲巴黎協議凝聚全球力量、鼓勵廣泛參與做出了重要貢獻。
重構全球治理新模式
習主席在發言中進一步以國際氣候治理爲基點,對未來全球治理模式提出了嶄新的展望。長期以來,世界政治、經濟秩序爲發達國家所主導,被霸權主義、單邊行動、南北分歧所困擾,應對氣候變化舉步維艱。中國在國際氣候治理的架構過程中,率先推動合作共贏、公平正義、包容互鑑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新理念,強調應對氣候變化與經濟發展可以共贏,強調向綠色低碳發展轉型纔是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共同出路,強調互惠共贏、共同發展這一國際治理的新模式。中國已經成爲全球氣候治理新體系的積極構建者,更將以此爲契機擴大全球對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的共識,並在此基礎上對目前的全球治理模式進行修正和重構。因此習主席強調“巴黎協議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巴黎協議不僅是國際氣候治理的新起點,更是以合作、公平、包容爲核心理念的全球治理體系的新起點。
宣佈南南合作新舉措
習主席在發言中重申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和目標,特別宣佈了中國推動氣候變化領域南南合作的新舉措,在今年9月宣佈設立200億人民幣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的基礎上,習主席宣佈中國將在2016年啓動在發展中國家開展10個低碳示範區、100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及1000個應對氣候變化培訓名額的項目。這一系列的具體舉措不僅可以有效緩解發展中國家在應對氣候問題上面臨的融資困難,展現中國負責任發展中大國的形象與定位,更可以通過南南合作向發展中國家推廣中國低碳發展的新理念、新戰略、新措施和新技術;不僅有助於中國在氣候變化治理中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更可以以此爲契機擴大發展中國家對全球治理新模式的共識,爲攜手構建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國際治理機制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