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故事四: 一對小獅子
『穆加貝總統訪華時代表津巴布韋人民贈送給中國人民一對小獅子,現已正式落戶上海野生動物園。它們被命名為「津津」和「菲菲」。在中文中同「津巴布韋」和「非洲」諧音,寓意中津和中非友好。它們已經成為中津友誼的使者,受到中國人民特別是小朋友們的喜愛。』
——2015年11月30日,習近平在津巴布韋《先驅報》發表題為《讓中津友誼綻放出更加絢麗的芳華》的署名文章。
背景資料:
2014年8月,津巴布韋總統穆加貝來華進行國事訪問,期間提出向習近平主席贈送一對非洲幼獅作為國禮。這對幼獅為一公一母。公獅年齡近2歲,身材魁梧,體重達70千克;母獅年齡近3歲,眉清目秀,體重80千克。津巴布韋駐華大使保羅·奇卡瓦說,獅子是津巴布韋最重要的五種動物之一,是津巴布韋具有象征意義的動物。津巴布韋人民希望通過贈送幼獅向中國人民表達津巴布韋人民的熱忱和感謝,增進中津友誼。
圖為:2015年9月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統卡比拉。
故事五:3位華僑勇救剛果12人
『2012年年12月的一天夜裡,布拉柴維爾突降特大暴雨,郊區一些房屋被淹。3位受災的中國華僑本已脫離險境,但當他們發現鄰居對險情還毫無察覺時,又毅然冒著生命危險游到快被淹沒的房屋邊,奮力扒開屋頂,救出了12名剛果鄰居,其中包括5名兒童。他們的義舉得到當地居民交口稱贊。』
——2013年3月29日,習近平在剛果共和國議會發表題為《共同譜寫中非人民友誼新篇章》的重要演講。
背景資料:
2012年12月9日凌晨,剛果首都布拉柴維爾市突降暴雨,市郊一居民聚集區遭暴漲河水衝襲。事發時,租住此地房屋的三名中國商人率先驚醒並逃出屋外。當他們發現鄰近居住的剛果居民仍在熟睡且其房屋已被洪水圍困後,奮不顧身毅然衝向受困者房屋,叫醒剛果鄰居並奮力掀開屋頂將其中12人(包括5名兒童)救出。中國駐剛果(布)使館聞訊後,劉存孝參贊率領事乾部趕往受災華僑的臨時居所,向他們表達了親切問候,並對他們奮不顧身營救當地居民的義舉給予表揚。
12月10日,剛果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布拉柴維爾快訊》在對這次造成至少9人死亡、數百人無家可歸的水災進行報道時,特別提及了中國僑民對當地居民施救情況。三位中國華僑臨危不懼、奮勇救人的行為受到得救者及當地居民高度稱贊。
故事六:中國玉樹的剛果小學
『2010年4月,中國青海玉樹發生強烈地震後,剛果政府慷慨解囊,向災區捐建了一所小學,薩蘇總統親自將其命名為「中剛友誼小學」。現在,災區的孩子們有了寬敞的新校捨,他們可以安靜讀書學習,在運動場上奔跑歡笑。該校全體學生在寫給薩蘇總統的感謝信中動情地說:「鳥兒因為有了天空的廣闊而更加自由,駿馬因為有了草原的寬廣而更加健壯,鮮花因為有了陽光雨露而更加艷麗,我們的生活因為有了剛果政府和人民的幫助而更加美好。」』
——2013年3月29日,習近平在剛果共和國議會發表題為《共同譜寫中非人民友誼新篇章》的重要演講。
背景資料:
2010年4月14日,中國發生玉樹地震。剛果共和國總統薩蘇在第一時間發電慰問。4月底,薩蘇在參加上海世博會開幕式時表示,剛果共和國方面希望在玉樹災區捐建一所小學。中方慮及玉樹位於青藏高原,建設捐建一所完整的寄宿小學成本較高,對剛果共和國這個人口僅300多萬、當時尚為『重債窮國』的非洲國家來說負擔會很重,故建議剛果方面僅捐建學校的一座教學樓或圖書館。薩蘇得知中方的建議後,隨即表示:『不,剛果要捐建的是一所小學,一所完整的小學,不管造價多高,剛果都會承擔。』
經過雙方協商,剛果共和國政府捐款1600萬元人民幣重建稱多縣文樂中心小學。2011年6月工程開工。2012年7月,『剛果援建的中剛友誼小學竣工儀式』在稱多縣舉行。2012年9月,該小學正式投入使用。學校佔地42625平方米,是震前孤兒學校的4倍多;校捨面積10483平方米,是震前孤兒學校的近7倍;擁有現代化的教學樓、綜合實驗樓、食堂、學生和教工宿捨以及標准籃球場和塑膠跑道運動場,能容納240名學生就讀。
孩子們心懷感恩,時刻銘記著剛果政府及人民對玉樹、對她們的這份深情厚誼,孩子用稚嫩的手書寫了一封封飽含感恩之情的信,以表達對剛果政府和人民的感謝。剛果共和國克服自身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充分體現了剛果人民對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體現了非洲人民對中非傳統友誼的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