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6日下午,在結束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對津巴布韋和南非進行國事訪問並在南非約翰內斯堡主持中非合作論壇峯會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回到北京。
從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到G20與APEC“雙峯會”,以及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再到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和中非合作論壇峯會……35天時間裏,中國領導人密集出席了9場國際峯會,在這些重要多邊外交場合頻頻闡釋中國主張,提出中國倡議,傳遞中國信心。
35天赴9場峯會中國外交活力凸顯
臨近歲末,中國領導人的工作表中出訪安排不斷。在過去的一週裏,習近平先後飛赴法國、津巴布韋及南非三國,出席了氣候變化巴黎大會及中非合作論壇峯會,同時分別對津巴布韋及南非進行國事訪問,行程安排相當緊湊。
其實,進入11月,中國外交就進入了緊張的“峯會月”,多場峯會的時間甚至是“無縫對接”。
11月初,“停擺”3年的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韓國首爾重啓,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會議。
11月中旬,14日至16日,習近平赴土耳其安塔利亞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次峯會,緊接着,17日至19日習近平又赴菲律賓馬尼拉出席了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到了20日至23日,李克強又再度外訪,連續出席了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三場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並對馬來西亞進行正式訪問。結束“三會一國”之行後,李克強又趕赴蘇州,出席了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
加上習近平剛剛參加完的氣候變化巴黎大會和中非合作論壇峯會,短短35天裏,中國領導人密集出席了9場國際峯會,足跡遍佈亞、歐、非三大洲。
“更加積極主動、更加全方位發展、更加務實是近期中國外交發展的三大趨勢。”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室副主任徐秀軍對記者表示,2015年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開局之年,中國又即將迎來“十三五”時期,在這兩大背景下,中國和外部世界的聯繫越來越緊密,近期密集的“峯會外交”正是爲世界瞭解中國搭建了一個平臺,同時也體現出中國大國外交的風範。
評論指出,中國領導人如此密集的連續出訪,令外界感到了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日益突出的活力。
多邊舞臺頻釋中國主張傳遞中國信心
一方面,中國領導人密集亮相多邊外交場合,彰顯出外交活力,另一方面,中方也藉助峯會平臺頻頻提出倡議、方案,爲地區及全球經濟發展注入動力。
11月中旬舉辦的G20與APEC“雙峯會”正逢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閉幕、“十三五”規劃建議發佈之際,習近平在系列峯會上不但對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失業率上升等一系列“病症”提出應對建議,同時結合中國“十三五”規劃建議,介紹了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政策舉措。
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習近平又提出,巴黎大會應該擯棄“零和博弈”狹隘思維,同時強調,中國將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爲“十三五”規劃重要內容,展現出了中國兌現減排承諾的信心和決心。
在地區政治、經濟合作、南南合作等領域,中國領導人近期也提出諸多建設性主張。
在剛剛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峯會上,習近平提議,將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提升爲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
第六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上,李克強就中日韓合作提出了6項具體建議,同時強調東北亞保持和平穩定符合地區各國共同利益。針對中國同中東歐國家的“16+1合作”,李克強新近提出了“1+6”(一個目標和六大重點)合作框架,並以“動車組”形象比喻“16+1合作”。
徐秀軍表示,目前,世界經濟增長處在放緩過程中,一些區域的風險不斷增加,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也可能成爲長期趨勢。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世界需要中國在全球經濟穩定復甦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徐秀軍強調,從國家層面看,近年各國爲應對經濟危機及復甦放緩壓力相繼提出一些戰略和舉措,其中也包括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在開放的背景下,這些戰略需要實現對接。中國積極主動開展外交活動,並在多邊、雙邊場合頻頻闡釋自己的主張,爲戰略對接提供了良好機遇。
務實合作突破多中國發揮“助推器”作用
近一個多月來,不但“峯會外交”熱鬧上演,諸多重大務實談判與多邊合作也藉此機會取得了突破。
在中非合作論壇峯會上,習近平提出,爲推進中非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建設,中方願在未來3年同非方重點實施“十大合作計劃”。爲確保“十大合作計劃”順利實施,中方決定提供總額60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
而在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期間發佈的《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期規劃》、《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蘇州綱要》,則爲中國同16箇中東歐國家合作方向描繪出清晰藍圖。
地區經貿合作領域更稱得上成果豐碩。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上,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談判全面結束,《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領導人聯合聲明發佈,要求談判團隊加緊工作,力爭在2016年結束談判。此外,分析人士還指出,隨着中日韓三國合作迴歸正軌,早前進展緩慢的中日韓自貿區談判進程也有望迎來轉機。
外交學院東亞研究中心主任魏玲對記者分析稱,東亞國家經濟一體化進程如火如荼,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談判全面結束起到積極引領作用。目前,各方都在地區不同層面塑造和規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方向,多個多邊、雙邊、小多邊的自貿協定也在推進中,這更需要中國這一地區最大的經濟體主動推出倡議、推動進程。
魏玲稱,從更廣層面看,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得到各方高度關注,無論是東盟國家、日韓兩國還是其他沿線國,都關心自身如何從中受益。近期中國領導人的密集出訪是對外發出信號,即中方願意和沿線各方共商、共建、共享,推動倡議落實。
而未來“峯會外交”還將繼續上演,明年9月,中國還將作爲東道主,在杭州市舉辦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一次峯會,屆時中方又將發出怎樣的聲音、做出何種貢獻,外界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