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2015年的中國外交“收官月”中,國家主席習近平將目的地選擇非洲大陸,並在中非合作論壇上宣佈,中方將在未來三年同非方重點實施“十大合作計劃”,把中非關係提升爲全面戰略伙伴關係。這一舉動彰顯了中方對與非洲的關係的高度重視,既是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體現,也是中國對“一帶一路”倡議更具體的演繹和預演。
中非合作是“一帶一路”預演
自2013年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得到了沿線國家的積極響應,非洲作爲“一帶一路”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主要的參與國也是重點獲益國。在12月10日舉行的“一帶一路投資與挑戰系列研討會之非洲篇”研討會上,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非洲所所長徐偉忠表示,非洲與“一帶一路”的關係要從“一帶一路”的本質來看,“‘一帶’的實質內容是連接歐亞大陸,‘一路’是溝通西太平洋週邊國家和印度洋周邊國家。”徐偉忠表示,“一帶一路”是開放的,不會封閉在原來設想的六十多個國家之內。“中非互聯互通,中國在這方面看到了潛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非合作給‘一帶一路’起了先導作用。”徐偉忠說。
在習主席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峯會之際,坦桑尼亞官方報紙《每日新聞》就刊發文章稱:“‘一帶一路’將使中國在全球事務中承擔更大的責任和角色,在非洲,這爲加快非洲的工業化進程提供充足的動力。肯尼亞、埃塞俄比亞、坦桑尼亞、埃及和南非五國被指定爲未來10年裏‘一帶一路’上的重點獲益國家。”
據悉,僅在2013年一年,中國的發展金融機構在非洲的基建投資就超出134億美元,2009年至2014年累計提供資金將近600億美元。在剛剛結束的中非合作論壇峯會上,中國又宣佈未來三年提供600億美元,支持非洲大陸的發展。
中非關係如此“鐵”,在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看來,這是有“根”可溯的,而且“根”是非常紮實的。這個“根”就是中非人民之間的傳統友誼。“中國在加入聯合國的時候,主要是靠‘非洲兄弟’幫忙。中國也曾援建坦贊鐵路。60年代,周總理出訪非洲,在非洲當地也引起了很大的轟動。”王輝耀認爲,應該在經濟、政治、文化各個方面繼續加強和非洲的傳統友誼,繼承好當年的中非友好關係。
徐偉忠認爲,中非關係迎來最好的發展時代。徐偉忠提出中國在非洲應該看到兩個重要的因素,一是人口增長快,二是城市化速度快。人口增長快就需要經濟,而城市化過程中的基礎設施建設又爲中非經貿關係的發展提供契機。
中非深化合作任重道遠
中國更加開放,更多的中國企業在非洲“落地生根”。中非的經貿往來不斷深化,貿易額不斷上升。未來中非如何利用好新時代的契機,繼續深化合作,仍然“任重道遠”。
王輝耀認爲,“一帶一路”的實施主體是企業,更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只依靠政府建設是遠遠不夠的,“現在如何調動企業的積極性方面需要有更大的考慮。”王輝耀提到,習主席訪問非洲時,提出了一系列實施計劃,現在的關鍵就是怎樣落實。“關鍵是把企業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怎麼樣讓企業參與進來,怎樣發揮在非洲的華人華僑和華商的優勢。”
此外,非洲經過中高速經濟增長的積累,原來依賴於初級產品的產業已經出現不適應的狀態,徐偉忠表示,現在的非洲到了要發展製造業的時候,這也是促使中國投資必須轉型的原因。
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一帶一路研究所副所長儲殷介紹,非洲目前有兩個特點,一是快速城市化,二是青年人口呈現爆炸趨勢。這兩個特點讓中國投資不得不考慮轉型,“非洲現在最需要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支援企業,現在最需要的是解決就業,服務業、製造業最需要。中國在非洲的投資必須有轉型,如果到這裏投資不能解決就業,反而加強失業,矛盾就會越來越多。”
而在非洲的中國企業也面臨管理上缺少中層幹部的難題。儲殷比喻說:“上萬人的工廠,最核心的人才不是經理,而是車間主任。”中國企業缺少的恰恰就是從當地人中選拔出來的“車間主任”。儲殷介紹說現在這些“車間主任”主要由中國人擔任,語言不通是最大的問題。他們往往是“現學現賣”,“每個人只會幾個單詞,最後就導致管理過程當中衝突很大。”
歡迎撥打新聞熱線010-57380651或發送新聞線索至郵箱youthpress@126.com。關注“細腰蜂”(ID:beeyouth)微信公衆號,可直接對話記者,爆料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