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從幼苗長成參天大樹,從蓄勢待發到破繭成蝶,中小微企業茁壯成長離不開資金的“陽光雨露”。今年以來,各區縣圍繞“一助兩促”活動主題,落實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用“金融活水”助小微促創新促創業,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進一步激活了企業的生機與活力。
於困難處幫助。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形勢下,各區縣針對中小企業有市場、有意願,但苦於資金短缺的情況,主動幫助企業對接金融機構,千方百計解決啓動資金。相關部門通過電話聯繫、實地走訪等方式,及時掌握企業的生產經營變化情況,主動協調溝通,直至問題圓滿解決。河西區天津匯川衆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開發出國內領先的酒店智能入住系統與線上、線下住宿預訂平臺相結合的物聯網智能酒店體系,但由於企業自身屬於小微企業,抱着“金娃娃”卻找不到“第一口奶”。正在一籌莫展之際,河西區相關部門及時瞭解情況,爲企業與金融機構搭橋,以風險補償形式幫助企業獲得了天津銀行500萬元信用貸款,使匯川衆聯成爲第一批“促惠上”政策受益企業,迅速打開市場。
在政策上扶持。在服務企業過程中,各區縣相應出臺衆多配套政策,形成了市區聯動、上下配套的政策體系。據瞭解,目前和平區有營業收入的中小微企業共5940餘家,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型企業,也是無抵押、無質押、無擔保的“三無企業”,這些企業都處於在借貸問題上存疑慮、在還貸過程中存壓力的“兩難”境地。和平區政府經過深入研究,決定設立貸款貼息激勵專項資金,由區財政拿出2000萬元資金以貸款貼息後置的方式,對首筆貸款和信用貸款用得好、還得好的駐區企業給予50%至100%的貼息,爲融資企業提供了市財政風險補償、區財政激勵補貼的“雙保險”。
從創新上提升。工作中各區縣結合實際,探索推出不少行之有效的新政策、新機制。今年全市兩次系統梳理了5大類25項好經驗好做法。圍繞緩解到期資金週轉壓力,政府與企業共同出資設立互助資金池;圍繞提高貸款成功率,引入金融服務中介機構對企業進行融資輔導;圍繞定向輔導“三無”企業,配備了融資顧問等。金融機構也在降低貸款門檻、簡化貸款流程、開發金融產品、履行盡職免責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嘗試,發揮了良好作用。
截至目前,在各區縣的努力下,對全市17萬戶有營業收入的中小微企業開展了多次大範圍調查,實現中小微企業全覆蓋,匯攏企業融資需求無遺漏。全年1萬餘次銀企對接會,積極牽線搭橋,促成貸款意向,實現了對中小微企業融資解困的有力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