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隨着來中國的次數越來越多,記者面前的這位中歐數字協會創始人兼主席,把自己名字的漢語翻譯從“路易吉”改成了“魯乙己”,印在隨身攜帶的名片上,一看,就有着對中國不一般的情感。
一開口交流,你會發現這位“中國通”的內涵遠不止於此:他還讀過中國“十三五”規劃,甚至明確地指出“創新”一詞一共被提到63次。面對記者吃驚的目光,魯乙己露出了得意的微笑:“我可是一個個數的。”
爲何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如此關心?“如果說開啓未來的世界有什麼‘密鑰’,那麼一定是‘數字化’和‘中國’。”魯乙己信心滿滿的回答,倒頗有些“反客爲主”的味道,“目前建設數字經濟已成爲世界各國的共識。中國是世界發展最快的市場之一,對數字化有着明確的方向和規劃,比如‘互聯網+’戰略、‘中國製造2025計劃’、國家大數據戰略等。下一個挑戰是落實這些計劃,並把它們變爲現實。我曾在多個場合提出,在這一點上,歐洲應該向中國學習。”
對於中國的互聯網企業,魯乙己也是如數家珍,比如騰訊:“這個科技公司展示出了強大的創新能力,將科技轉化爲經濟。使用微信不僅能叫出租車,還能管理信用卡賬單、購買產品和服務,甚至可以把它當成地圖來使用,找到就近的商店和餐館。跟微信比起來,WhatsApp(一款類似微信的社區應用軟件)已經被遠遠落在了後面。”
“5G”帶來了一場新的技術革命。魯乙己在論壇主題發言中指出,要建立一條聯通中歐的“數字絲綢之路”,着眼於協調在線購買數字內容的規則,推動能購買得起的高品質的物流服務,協調IP管理制度,減輕稅收負擔。接受記者採訪時,他進一步闡釋了自己的理念:“數字絲綢之路將是5G之路。它應該是一個共同的網絡空間,能促進兩個地區的人們進行數字化交流。消除電子商務和在線服務的跨境壁壘,這不僅是挑戰,也是中歐之間共同的機遇。”16日中午,魯乙己代表中歐數字協會,與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信國安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簽訂《互聯網之城戰略項目合作備忘錄》。
魯乙己在16日下午“數字絲路·合作共贏——資源整合模式創新”論壇的主題發言中建議,建立一條連通中歐的“數字絲綢之路”。“今年9月習近平主席訪美期間,中美之間就互聯網和網絡安全方面開展對話,並努力取得成果,擁有十分積極的影響。網絡安全不僅對美中雙邊關係的發展至關重要,同時也對全球範圍內未來互聯網發展意義深遠,中美兩國深刻意識到這些問題的重要性。我希望歐盟也能開展類似對話。這樣重要的討論,歐盟不應掉隊。”在魯乙己看來,政府有責任加快網絡安全與治理方面法律法規的制定。此外,加強國際合作也勢在必行:“好在,保護消費者的權益——這是一個與所有人息息相關且互利共贏的話題,我相信各方可以很快達成共識。”
眼看下一場論壇的提示音已經響起,採訪不得不匆匆結束。但魯乙己又給了記者一個“驚喜”:“你可以加我的微信,如有問題要補充隨時‘敲’我——這是我與中國朋友聯絡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