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五線譜呀不難學,五條線上看音階……”日前,賓水西里居委會傳出了歡樂的歌聲和琴聲,這是社區活力空間開展的鋼琴基礎知識講座,讓孩子們零距離體驗鋼琴。老師用輕鬆活潑的講解方式,調動了小朋友們聆聽音樂知識的積極性,同時還加強了與孩子們的交流互動,接受孩子們的提問,讓他們真正在活動中增長音樂知識。
當前,中小學生放學後有條件的由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接送看護,沒條件的就給工作忙碌的父母帶來壓力;同時,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使社區老人人數不斷增加,亟待精神慰藉。針對這兩大社會問題,團區委多方調研後,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發揮志願者作用,於2014年創建了社區活力空間。目前全區已創建了88個社區活力空間,開辦了活力託管班、青少年體育培訓、老年人電腦培訓班等36個長效項目,形成了共青團主導、社會資源整合、社區需求對接、項目長效運作的“四位一體”工作模式,以“志願者到社區去,志願者從社區來”爲主題,形成了小載體、大舞臺的格局。去年12月初,河西區“活力空間”志願服務供需對接平臺建設項目在2015年第二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暨志願服務重慶交流會上榮獲金獎。在將近兩年的時間內,13個街道的各個社區活力空間在探索中不斷完善,心理輔導、音樂繪畫、課業輔導、健康知識講座及學雷鋒志願活動等紛紛加入,既爲孩子和老人們送去了福音,也減輕了不少年輕夫婦的負擔。
國學法制淨化青少年心靈
學國學是當今社會的一大熱點。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也成爲當前社區活力空間開展的一項主要活動。而在增強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同時,社區活力空間還注重對孩子們進行法制及安全教育,以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有效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近日,越秀路街珠海里和恩德里社區聯合舉辦了中國傳統文化課外教育講堂活動。住在珠海里社區的石萬青老師爲青少年們講述世界上最古老的農作物——葫蘆的歷史文化。石老師告訴大家,葫蘆因諧音福、祿,且籽粒多,表意家族人丁興旺、世世榮昌,因此葫蘆在中國文化中有不可小視的重要地位。通過本次活動,社區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該街教師村社區活力空間則協同華夏未來藝術小學開展“國粹經典誦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馬場街文靜裏、三合裏和新聞裏3個社區活力空間聯合組織居民和青少年前往坐落於轄區內的楊柳青畫社參觀木版年畫,瞭解其悠久的歷史。
在法制和安全教育方面,各社區活力空間請來幹警及法官、檢察官、律師等爲孩子們傳授相關知識。桃園街津港路社區活力空間請來派出所民警爲41中學的學生講解火災事故應急常識。講座上,民警爲學生們講解了火災發生後的逃生方法,還有在去公共場所時要注意消防安全通道這些基本要素等,提高了同學們的自我保護意識。
一些家長反映,孩子以往和大人說話都用“你”,可自從在社區活力空間學習了國學和法律、安全知識後,回到家中知道稱呼長輩“您”,並幫助父母和爺爺奶奶做家務,還注意家中和樓棟防火。這點點滴滴的變化,使家長們感到很欣慰,大家都說活力空間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好地方。
藝術課程提升文化素養
繪畫、音樂是社區活動空間必不可少的項目,大學生志願者和專業教師們爲孩子們展現了色彩斑斕的藝術世界。前幾日,天津師範大學的志願者們來到友誼路街壽園裏社區活力空間,爲孩子們帶來了一堂趣味繪畫課。孩子們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描繪出一幅幅美麗的世界。老師還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顏色的彩紙,教給他們摺紙。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大家都折出了自己喜歡的作品。
與繪畫班同時進行的還有一些社區的音樂班。尖山街瑞江花園社區的葫蘆絲教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居民郭女士自去年10月份送女兒前來學習後,孩子一下子就迷上了這一傣族民間樂器。郭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和丈夫平日工作很忙,孩子放學後一個人在家裏很不放心。去年,居委會開始和社區孩子們的家長聯繫,告知把孩子送到社區活力空間,而且免費。起初,我們抱着試試看的心理送孩子去,結果我們和孩子都喜歡上了這一課外載體。每週二,學校不上課,我就把孩子放在活力空間,然後就放心的去上班了。孩子和小夥伴一起學習、交流,增長了知識。
目前,全區有30多個社區活力空間開辦了這樣的繪畫班和音樂班。當今社會,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多學些知識和技能,於是花錢送孩子上各種美術班、鋼琴班、書法班等。社區活力空間免費爲孩子們提供了一個感受藝術的平臺,不僅使孩子放學後有人照顧、家長們得以安心工作,還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大學生也有了一個社會實踐基地。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學到了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提高了他們的藝術修養,開發了智力,促進了學業。
志願服務傳承雷鋒精神
大力弘揚雷鋒精神,強化未成年人思想工作、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區活力空間通過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在青少年中傳播正能量,做到潛移默化、寓教於樂,提高了孩子們的道德水平。
桃園街羅蘭花園社區活力空間定期組織青少年開展“傳承雷鋒精神、志願社區服務”主題實踐活動。小志願者們拿起掃帚、垃圾袋,走進社區參加義務勞動。平日裏,孩子們還經常來照顧一些獨居老人的生活起居。
羅蘭花園社區居委會主任洪傑認爲,利用社區活力空間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是新時期踐行雷鋒精神的有力手段,孩子們通過參加志願服務來理解雷鋒精神的深刻內涵,有利於他們從思想上接受雷鋒精神的洗禮。今後,社區還將開展更多、更豐富的志願服務活動,既促進社區建設,又能很好地教育青少年。
社區活力空間現在已經成爲河西區共青團工作的特色品牌。新的一年開始了,這一載體將進一步得到發展,團區委將在每個街道打造一家特色鮮明的社區活力空間“旗艦店”,實現全區144個社區全覆蓋,並推動社區活力空間向自然小區、樓宇、公共區域延伸。如,友誼路街文玥北里社區在團區委的指導下,正進行“4:30課堂”的準備工作。今後,該社區活力空間將針對中小學生每天下午4點之後放學而在4:30開始課業補習和課外知識講座,教師由天津工業大學的學生志願者擔任,實現學校和活力空間無縫對接,讓家長們完全放心工作,老人們也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居民李玉芝阿姨說,社區有了活力空間後,上小學二年級的小外孫每週二都去,除了能學到一些課外知識,安全也有了保障。
社區活力空間開闢了服務青少年和社區居民的新途徑,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就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正是因爲其適應了當今社會民衆的服務需求,與時代節奏合拍。在今後的工作中,這一課外新生活動載體必然會不斷完善、獲得長足發展,成爲河西區及本市共青團工作的一張名片,爲孩子、家長和老人們帶來更多形式和內容的以人爲本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