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也叫上元節,又稱燈節。民俗專家由國慶、劉全喜介紹,天津人過正月十五習俗挺多。正月十五的主題是“團圓”二字。正月十五一過,也意味着“年”過去了。天津人講究過正月十五,其中最重要的兩項民俗活動,一是吃元宵,二是賞花燈。
現在有很多人搞不清元宵和湯圓的區別,有的人乾脆用區域劃分,說南方人叫湯圓,北方人叫元宵。其實這種說法不太準確。“元宵”本意是“上元節之夜”,“上元”是燈節,精彩活動在夜晚,所以叫“宵”。“元宵”的叫法從宋代出現,在明代開始流行。元宵和湯圓的做法也有區別。元宵是做餡心,一般以芝麻、花生或山楂爲主,切成小丁,倒進笸籮裏滾上糯米粉搖制而成。湯圓則是將餡料包進糯米粉和水的麪糰中。
除了吃湯圓,賞燈看舞龍舞獅、秧歌高蹺表演也是老天津衛過元宵節的習俗。老天津衛的花燈樣式不少,既有金魚、鴨子、鶴、龍、兔等動物造型,還有紅樓、三國、西廂等歷史故事題材的走馬燈。如今,天津民間在正月十五燃點花燈的習俗仍十分盛行,在繼承和保留傳統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許多時代的符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