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河西務“金邊兒扣燜”作爲一道地方名吃,因其味道可口,經濟實惠,飯菜兩宜,很受人們喜愛。近日,記者採訪了河西務擅長做“金邊兒扣燜”的廚師王承丹。時至正午,王承丹正在準備做“金邊兒扣燜”的食材:切好的白菜絲、餅絲和肉絲,攪拌好的雞蛋,剁成末的蔥、姜、蒜,以及調製好的醬油料酒。只見他先用蔥薑蒜末熗鍋,而後將餅絲、肉絲和白菜絲倒入鍋中不停翻炒並加入調料,隨後蓋上鍋蓋小火燜2至3分鐘,起鍋,將燜餅盛至餐盤中。接着,他再次倒油,待油熱之後,將燜餅放入鍋中定型,最後用湯勺在燜餅周圍“鑲嵌”一圈雞蛋。在鍋鏟與鐵鍋不停碰撞發出的叮噹聲中,“金邊兒扣燜”新鮮出鍋了。王承丹將它盛放在事先放好生菜的盤子中,一時間餅香、肉香撲鼻而來,碧綠的生菜、燦黃的雞蛋和翻炒至焦黃的燜餅組合在一起宛如一朵正在怒放的向日葵。
王承丹告訴記者,這“金邊扣燜兒”的名字還是乾隆爺御賜的呢!相傳,乾隆皇帝有一次微服私訪,行至北運河邊的河西務時已近中午。這時兩側店鋪中不時飄出飯菜的香味兒,乾隆爺頓覺飢腸轆轆。走到城中心,見市攤上有人經營“雞蛋燜餅”,吃的人很多,於是也點了一盤。只見那位廚師把豬肉切成細絲,把烙餅切成長約2寸、寬如麪條的“條狀”,在炒勺內放上一小勺油,將肉絲煸炒後,放入餅條炒燜至熟。把餅絲歸整成周邊薄、中間厚的鐵餅狀,然後順炒勺邊在四周灑上香油,再淋上雞蛋漿,待煸出餎餷兒,即出鍋入盤。盤中餅絲醬紅,四周蛋膜淺黃,就像鑲嵌了一圈兒金邊兒,香氣更是撲面而來,分外誘人。乾隆爺夾了一筷子放進嘴裏,覺得餅絲兒脆香軟嫩、鹹鮮可口,遂龍顏大悅,脫口而說:“好一個‘金邊兒扣燜’,美味,美味!”從此,河西務的“金邊兒扣燜”之名不脛而走。
改革開放後,位於周羊莊村南的海記飯店因扣燜兒做得好而名揚鎮內外,主廚海大娘可謂古鎮名人。這家飯店雖地處偏僻,門面狹小,但食者絡繹不絕,其中不乏名人遠客。甚至在海大娘因年事已高“掛勺”數年後,仍有人慕名前來想要品嚐這一名吃。“金邊兒扣燜”可分葷、素兩種吃法。葷吃即加入肉絲,由於河西務鎮有回族聚居,所以肉絲多爲牛肉絲;素吃則由豆芽菜替代肉絲,清淡爽口,令人回味無窮。夾一筷入嘴,炒至金黃的扣燜被剛出鍋的熱氣裹挾着,油香、餅香、雞蛋香瞬間在脣齒間炸裂開來。雞蛋的鹹香酥滑,餅絲的筋道香脆,肉絲的外焦裏嫩和生菜、白菜的鮮美清爽相映成趣,讓人忍不住垂涎三尺、大快朵頤。特意驅車來到河西務品嚐美食的王女士說:“都說沒吃過‘金邊兒扣燜’就不算來過河西務,今天終於嚐到了,果然名不虛傳。”
如今,河西務鎮內很多飯店都將“金邊兒扣燜”作爲自家的招牌美食。其中利君飯店的店主還爲“河西務扣燜”申請了商標。我們希望“金邊兒扣燜”這一歷史悠久的美食可以一直傳承下去,讓越來越多的人品嚐到“金邊兒扣燜”的美味,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河西務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