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繼去年提出“互聯網+”概念後,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互聯網+政務服務”。他指出,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部門間數據共享,讓居民和企業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
本屆政府成立伊始,開門辦的第一件事就是推進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作為“先手棋”。簡政放權的成效有目共睹。僅以創新創業來說,2015年全年我國新登記注冊企業增長21.6%,平均每天新增1.2萬戶。可見,簡政放權極大激發了社會創新創業的熱情。
為了推動簡政放權,總理不止一次在公開的會議上痛斥奇葩證明。比如,有要求老人開具“自己還活著的證明”,有“讓一歲小孩開不犯罪證明”,有讓證明“你媽是你媽”等。總理對民生民情了如指掌,致力於推動簡政放權,居民和企業辦事難的情形終於得以扭轉。
總理為什麼今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政務服務”呢?這是因為,跟過去相比,一個部門為居民和企業提供服務雖然順暢了,但是,涉及到多個部門,還是會存在諸多不便,給居民和企業辦事造成困擾。如果部門之間沒有實現數據共享,居民和企業辦事就得在不同的部門之間奔波,做很多重復工作。比如,筆者當年異地買房,購房的城市需要提供戶籍地房產部門開具的房產證明。筆者只好坐火車回戶籍地拿一紙證明。還要納稅證明,又不得不去稅務部門開具。假如部門間的信息是聯網的,房產狀況、納稅狀況、社保狀況、信用記錄等都可以在線查詢,辦事的人就不需要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去跑。對個人而言還好,畢竟辦事沒那麼多,沒那麼頻繁,但是,對企業而言,就很費周折了,影響企業經營。
事實上,只要善於利用互聯網,這些問題便迎刃而解。互聯網在服務生產生活方面的作用,早已為人們所熟知。比如,網絡售火車票,免去了排隊買票的麻煩;網絡交電費、水費,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網絡購物,優惠更多,等等。在政務服務上,互聯網同樣已經大顯身手。比如,公務員考試報名,可以在網上交費;交通違章罰款可以在網上交;個人醫保、住房公積金繳費信息可以在網上查詢,等等。
在簡政放權已經深入人心、各部門都能充分利用網絡提供優質服務之時,推出“互聯網+政務服務”正當其時。各個部門的職能理順後,部門內部的辦事流程優化了,接下來要做的是,打通部門之間信息的“斷頭路”,讓信息在部門之間順暢流動,各個部門掌握的數據都能共享,居民和企業辦事時,一個部門能順利地從相關部門調用數據,減少辦事環節。
當部門之間數據共享了,“證明自己活著”,“一歲小孩不犯罪”,證明“你媽是你媽”等奇葩現象便不會再出現。更重要的是,有了“互聯網+政務服務”,居民和企業辦事,將會走上高速便捷通道。辦事,需要什麼材料、什麼程序、多長時間,一目了然,實現標准化操作。
以前,人們到有關部門辦事,最擔心的是,“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十八大以來的高壓反腐和作風建設,使得有些對反腐有意見的人以“門好進、臉好看、事不辦”來消極抵制,陽奉陰違。有了“互聯網+政務服務”,“門好進、臉好看、事好辦”纔是標配。“互聯網+政務服務”,標志著一個全新的時代的到來。(南方網陸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