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全國政協堅持履職爲民,持續關注關係羣衆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問題深入調研議政,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3月9日(星期三)9時,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5位全國政協委員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點任務,就特困人羣精準幫扶、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就業創業和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今天出席記者會的全國政協委員是:全國政協常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國務院扶貧辦原主任範小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保險學會會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副部長鬍曉義。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長、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原主任李衛紅。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常委、北京市第四中學校長劉長銘。
新疆電視臺記者:剛剛過去的“十二五”,新疆的貧困發生率從32%下降到15%,減貧脫貧力度之大可以說是歷史少有。請問範小建委員,從這組數字您怎麼看新疆的扶貧特點?中央提出到2020年要讓7000萬貧困人口共同奔小康,要達到這個目標,請問現在還面臨着哪些困難?您有哪些建議呢?
範小建: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剛纔你提了一個問題,實際上是三個問題,所以我逐一來回答三個問題。新疆的扶貧工作在“十二五”能夠取得這樣顯著的成就,我想對於新疆的各族人民來說,這都是一個大好事、大喜事,首先應該表示祝賀。同時,“十三五”的新疆脫貧攻堅任務仍然非常艱鉅。
新疆的貧困發生率雖然從32%降到了15%,但是在全國仍然是貧困發生率較高或者最高的省區之一。另外,新疆有一些特殊類型的貧困,比如說南疆地區、邊境地區、高寒地區,這些既是新疆的硬骨頭,也是全國的硬骨頭,在“十三五”脫貧攻堅過程中,對於這些特殊類型的貧困地區,一定要咬住不放,攻堅的難度確實是很大的。這是我對第一個問題的想法。
第二個問題,全國所面臨的困難。應該說從改革開放以後到現在,我們國家的減貧事業確確實實取得了巨大的、舉世矚目的成就。世行有過一個說法,過去幾十年,全球減貧成績的70%是來自於中國。按照2300塊錢的標準,我們的貧困人口是從1978年的7.7億減少到2015年的5575萬,減少了7.1億。就是在“十二五”規劃期間,我們還減少了1億多。應該說確實是了不起的成就。顯而易見,剩下的這5000多萬人,也確實就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具體講,這個硬硬在什麼地方?是不是可以從這樣幾方面來看。
首先,貧困的程度深。我們所說的貧困程度深,就是這些貧困人口的收入水平與全國平均收入水平之間的差距更大。第二,長期貧困所佔的比重大。所謂長期貧困,也就是一般人們常說的貧困代際傳遞。第三,特殊類型。生態型的貧困、社會發育型的貧困、邊境扶貧、地方病的高發區,這些都是特殊類型的貧困。
顯然,像剛纔我們所講的這些特殊貧困,都是需要加大投入的。而我們剛好遇到現在經濟下行的壓力,在擴大就業、增加投資這些方面都面臨着較大束縛和制約。所以矛盾就顯得更加突出了。更何況越往後,扶貧工作的精準度、精細化的要求越高,現在在一些制度和辦法上確實還存在很多不適應的地方,需要進一步完善。當然,還有一個返貧和相對貧困的問題等等。正是因爲“十三五”脫貧攻堅的任務確實很艱鉅,難度確實很大,所以中央才作出了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這樣一個決定,才提出了層層簽訂責任狀的要求。
第三個問題,有什麼建議。我主要談兩點:一是處理好深度貧困和相對貧困的關係。根據我們的典型調查,有的省在“十二五”期間,貧困總量減少了60%,但是深度貧困只減少了25%,可見深度貧困的減貧難度之大。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要看到貧困是相對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說現在一下子就把貧困問題解決了。但是另一方面,也不能因爲強調了貧困的相對性,而忽略了對於深度貧困的關注。這一輪脫貧攻堅的最大特點就是啃硬骨頭,所以對於深度貧困一定要咬住不放。
二是處理好政府主導和羣衆主體的關係。現在層層都簽訂了責任狀,甚至排出了減貧脫帽的計劃。各級幹部壓力很大,當然積極性也都調動起來了。在這種情況下,特別要防止急於求成。因爲急於求成就淡化了甚至忽略了貧困羣衆的主體地位。任務越急越要把發動羣衆,羣衆的參與放在重要位置。我認爲應該把羣衆參與作爲我們脫貧攻堅考覈的一個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