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2016年4月25日晚19:30,謝派單絃傳人趙勇,唯一老鴛鴦調名家朱鳳霞,四胡演奏家鍾吉銓,相聲名家田立禾、張文霞夫婦和黃鐵良、尹笑聲,西河大鼓名家陳鳳芸,劉派京韻大鼓名家楊鳳傑,著名弦師賈慶華、李玉忠,這些平均年齡將近80歲的國寶級瀕危曲段藝術大師齊聚中華曲苑,爲津城百姓奉獻了一場世紀視聽盛宴。正如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楊文說的:“聲音有些暗啞了,但更顯珍貴。”這些耄耋老神仙用臺上的表演告訴大家,真正的好東西是什麼樣的。
單絃《聊齋·田七郎》、老鴛鴦調《後孃打孩子》、闊別舞臺近一個甲子的傳統相聲經典《家堂令》、西河大鼓《楊家將》片斷、劉派京韻大鼓《趙雲截江》片斷、完整版的傳統相聲經典《八大吉祥》悉數亮相。這些暌違已久的曲藝名段再次登臺,引得臺下觀衆無盡讚歎。大師表演出神入化,儘管他們年事已高,但地道的吐字發音,字正腔圓的表演,生動的表情和真摯的情感無不讓所有在場觀衆動容。
單絃藝術分榮、常、謝三大流派,謝派的演唱以巧、俏著稱,擅於表現人物。《田七郎》取材於聊齋故事,一人多角色的表演,充分體現了謝派的藝術特色。多年來,趙勇堅持以“報牌子名兒”(兩個演出段落之間報曲牌名字)的傳統形式表演,保留了這一藝術的原生態。趙勇先生一段《聊齋·田七郎》在臺上表演了將近半個小時,他古今融合,借古喻今的表演幽默、生動、俏皮,流暢的表演,讓觀衆充分感受到了謝派單絃的實力和魅力。
田立禾、張文霞先生是目前相聲界最年長的夫妻檔演員,田立禾先生是相聲宗師張壽臣先生的關門弟子,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教育家;張文霞先生是我國相聲史上優秀的女相聲演員之一。20世紀50年代,張文霞先生偶遇相聲前輩胡蘭亭(相聲鼻祖“窮不怕”朱紹文先生的嫡孫),逐字逐句得其親傳《家堂令》。81歲的相聲名家田立禾打趣說:“我們老兩口現在就是瓷娃娃,就怕摔跤。”田立禾、張文霞夫婦表演的相聲《家堂令》包袱不斷,兩位老藝術家在臺上表演詼諧,還透着一股純純的童真,老小孩兒的氣質讓人憐愛。
85歲高齡的朱鳳霞先生是全國唯一的一位演唱傳統老鴛鴦調的表演藝術家。老人在臺上表演了老鴛鴦調經典劇目《後孃打孩子》。這是朱鳳霞先生十餘歲時所習,幾近失傳,此次經其整理,呈現舞臺。同時, 90歲高齡的四胡演奏家鍾吉銓先生爲其伴奏。
西河大鼓原稱“西河大書”,因其連臺本的表演形式而得名。西河大書要求演員唱、念、做、武樣樣精通,且一天一回,最小曲目也需30天演畢,因此惜別舞臺已久。西河大鼓名家陳鳳芸先生是目前碩果僅存的一位表演西河大書的演員,她與弦師賈慶華先生合作半個多世紀,兩位藝術家如今都已年過八旬,在臺上合作珠聯璧合,贏得臺下觀衆陣陣發自肺腑的喝彩聲。
《白帝城》是劉派京韻大鼓經典曲目,是京韻大鼓名家楊鳳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因其篇幅較長,人物衆多,心理變化強烈,演唱難度較高,已有二十餘年未能呈現舞臺。此次演出全部唱段,演出時長達30分鐘,極見功力。
黃鐵良、尹笑聲先生是天津相聲界知名的黃金搭檔,均已年過八旬。黃鐵良先生是相聲大師侯寶林的親傳弟子,尹笑聲先生是相聲泰斗馬三立的得意高足。傳統《八大吉祥》由八個小片斷組成,片斷之間的表演方式均有區別,有充分的細節表現。目前,相聲舞臺上多取其中二三個片斷表演,“黃、尹”登臺合作演繹的傳統《八大吉祥》是其中較爲完整的版本。
“走近大師”瀕危曲段搶救記錄演出是非遺中心在搶救瀕危曲段方面做的一次嘗試。對於這次演出,陳鳳芸向前沿新聞記者說:“我們想演出沒有演出場地。這次演出我們很高興,大家能知道還有一個唱西河大鼓的。我已經80歲了,還能唱幾年?希望能讓後一代人傳承下去,這是我們唱西河大鼓人的心願。”
四胡演奏家鍾吉銓說:“我今年90歲了,拉四胡75年了。現在願意學鼓曲的年輕人太少了,今天參加演出我特別高興,想給曲藝事業多做點貢獻。”
截止到2016年1月,文化部公佈的天津市國家級非遺傳承人4批20人已有4人離世,在世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中超過70週歲的已佔到43%,搶救記錄工作刻不容緩。同時,受代表性傳承人數量的限制,國家級項目的親歷者和核心技藝的持有者遠不止於此,非遺搶救性保護工作形勢嚴峻。
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自成立已來,高度重視搶救性記錄工作。截至目前,已經錄製的70歲以上的國家級項目親歷者已近50人,對口述歷史部分進行了有效地搶救性記錄整理。將搶救工作命名爲“走近大師”,既是體現親歷者講述與先師學習的部分,也是突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特點。
在此基礎上,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自2016年4月,通過“瀕危曲段搶救記錄演出”季度專場的形式,進一步深化搶救工作,補充“走近大師”口述歷史內容的不足。同時,不斷提高保護單位的搶救意識,提高市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觀注度,普及傳統藝術的認知和鑑賞水平。(前沿新聞記者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