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更多的選擇,更多的可能
天津理工大學教務處處長 王雲亮
天津北方網訊:日前,天津市出臺了《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依照方案,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將於2017年全面啓動,到2020年基本建立科學、公平,符合教育規律,順應發展要求,具有天津特色的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模式。新方案在招生計劃、考覈形式、錄取方式等方面都有較大調整,更加體現了高校與考生選擇的自主性,更加註重考察的過程性,以及學生能力發展的多樣性。
提高學生自主選擇多樣性,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新方案對學生的升學途徑進行了多渠道規劃,學生可根據實際情況,在自主招生、統一高考及高職院校分類考試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升學通道。值得注意的是,新方案中,自主招生政策得到了進一步修訂,改在高考成績發佈後進行,使學生在自主招生學校選擇中更具針對性。
依照新方案,自2017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將取消文理分科。到2020年,全市統一高考科目將調整爲由語文、數學、外語,以及三門學生自主選擇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科目構成。學生對於考試科目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可以學其所好、考其所長、揚長避短,這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合理規劃學習和發展方向有着積極的作用,同時,文理跨界混搭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文科思維能力和理科思維能力的融合與碰撞,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新方案更加強調對過程的考覈,考生對於考試次數及考試時間有了更多的選擇權,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一考定終身的考試模式。一方面,一些考試增加了考試和評價的機會,自2017年起,實行高考英語兩次考試,爲學生提供兩次機會,也爲其他科目實行兩次考試積累經驗。同時,逐步探索高考英語科目計算機化考試方式,力爭實現一年多次考試,學生自願參加,取最高成績計入高考總分。另一方面,新方案將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納入到了高校招生的評價體系,使得高校招生對學生的評價和考查延伸到了高中的教育過程之中,實現了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的有機結合。考覈方式的改變有助於分散學生的學習和考試壓力,同時較長時間的考查過程也使考查結果更爲客觀、全面,利於發現學生的真實水平和能力優勢,從而實現人才的優化選擇。
增強高校人才選拔匹配度,促進高校精準選才
在提高學生自主選擇多樣性的同時,新方案在高校人才選拔的自主性上也有所改善,有利於增強高校人才選拔的匹配度。
在招生模式上,高校可以根據自身辦學定位,確定是按照專業類招生或按照專業招生,使得高校在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銜接過程中更佔據主動性,使這一銜接的起點延伸至招生的環節,有利於二者實現有機銜接。
高校可以根據自身學校定位、辦學特色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制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使用辦法。在科目的要求上,高校可以根據各專業特色和需要,確定等級考試的科目要求。自2017年起,高校將從6門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科目中,分專業或學科門類提出選考科目要求,從2020年起,在高校招生錄取中使用,學生滿足其中一門,即符合報考條件。這一模式無疑增強了高校與學生相互選擇的多樣性和匹配度,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高校選才從選分數到選學生的轉變。
自高考制度恢復30多年以來,始終沒有能擺脫高考分數的漩渦,分數成爲高校對於生源質量評判的標準、也成爲中學教學的指針,學生和家長每天爲此付出巨大的精力。在殘酷激烈的入學競爭面前,理性的中學、學生和家長只能選擇分數,不由自主地被裹挾進一個低水平的“分數陷阱”而無法自拔。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次改革對於選擇的多樣性的強調,體現了對人才成長規律、教育發展規律和人才選拔培養規律的尊重,體現了教育的本質特徵。通過制度上的頂層設計,明確無誤地向社會傳遞出一個信息:大學招生錄取這根“指揮棒”在發生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