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端午節將近,全國各大景區已開始嚴陣以待,準備迎接又一輪“小黃金週”的旅遊高潮。誠然,利用旅遊刺激國民消費,促進國家經濟增長,無可厚非。但是一味強調經濟,讓國民漸漸忽略端午節習俗,使得中華傳統文化缺失,何嘗不是得不償失呢?
世界各國都有屬於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個國家都大力利用這些節日作爲傳承和宣傳民族文化。如美國的“感恩節”,巴西的“狂歡節”,歐洲的“聖誕節”……以美國的感恩節爲例,感恩節期間全家人圍坐在飯桌邊一起祈禱,願上帝施與永不停息的恩惠。這也讓身處異地的親友歡聚一堂,同慶美好時光。傳統的填制火雞讓每個餐桌生色不少,南瓜派、酸果沙司、玉米更是那天必不可少的菜餚。感恩節觀看美國國家足球聯盟的橄欖球比賽也是一個習俗。底特律雄獅和綠灣包裝工隊之間的傳統比賽至今仍然保留着。
端午節作爲有着上千年曆史的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有着許多體現中華文化的傳統習俗:賽龍舟、端午食糉、佩香囊、懸艾、懸鐘馗像、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點雄黃酒……然而,如果問當今的年輕人端午有何習俗,他們多半會瞠目結舌,而問其西方的“情人節”“聖誕節”習俗多半會滔滔不絕。網上甚至盛傳過這樣的言論:所有歷史名人中最偉大的是屈原,因爲他死了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可以放假的節日。這難道不是對中華文明的一種褻瀆?
要喚醒國民傳承意識,讓端午節具有真正的“中國味”,就得全社會動員起來。
首先,各級地方政府應該有所作爲。弘揚傳統文化不僅僅是教育界的事情,政府部門不應該只是喊喊口號,或者開大會時附帶一條“思想上要高度重視”。結合地方特色,各級政府對傳承端午習俗要拿出具體的行動措施。政府官員在公開場合組織一些傳承端午習俗的活動,並積極報道宣傳。有了政府的參與,其它各級單位組織必然紛紛效仿,各式各樣的端午習俗活動必然會百花齊發。有了濃濃的端午節日氣氛之後,成千上萬的家庭必定會逐漸重視起端午習俗來。
其次,各民間組織和社會團體該行動起來。中國不少民間社團都以承載文化爲己任,但更多的是唱唱高調,偏愛於能増其名氣的“高雅文化”,對在普通百姓中推崇簡單、質樸的習俗卻嗤之以鼻。傳統節日應該是普通老百姓最易接受的非物質文化。民間社團在端午節期間不應該選擇靜默,要大張旗鼓地在社區、在鄉村宣傳端午習俗,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民間活動比官方更貼近老百姓生活,更易被老百姓接受,因而其影響力不容忽視。
再次,各類媒體該起好導向作用。新聞媒體和社交媒體對國民思想言行的導向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端午期間,各級媒體如果將報道重點暫時從關注政治經濟轉而關注節日習俗。報道各種端午習俗的奇聞軼事,家庭端午習俗專訪,社會各界的端午節活動……都能激發起國民對端午傳統的興趣,營造良好的節日氛圍。
民俗的也是世界的!如果我們弘揚好傳統節日的優良習俗,讓每個傳統節日散發出濃濃的“中國味”,那也許會吸引世界各國的遊客參與到我們的節日中來。希望全社會共同行動起來,不要讓延續了兩千多年的端午節又成爲中國人熱熱鬧鬧的“旅遊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