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個結合說的是,中國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既重視“物”的發展即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又重視“人”的發展即全民族文明素質的提高。這樣的結合,把人的全面發展同社會全面進步統一於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之中。
第七個結合說的是,黨在領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適時地把促進發展、提高效率同注重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結合起來。這樣的結合,使中國社會既持續地充滿創造活力,又有助於避免兩極分化而達到共同富裕。
第八個結合說的是,中國這樣一個有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要發展起來,既離不開參與經濟全球化,更離不開獨立自主。這樣的結合,使我們能同時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趨利避害的平等競爭中達到互利、普惠、共贏。
第九個結合說的是,中國在改革開放中,注意協調改革力度、發展速度同社會可承受程度的關係,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爲處理這三者關係的重要結合點。這樣的結合,既避免了不少轉型國家出現過的經濟嚴重衰退和社會劇烈震盪,又使改革發展成果真正惠及全體人民。
第十個結合說的是,我們黨把對客觀世界的改造同主觀世界的改造結合起來,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政治和組織保證。這樣的結合,既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又推進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從而不斷提高了黨的領導水平、執政水平和拒腐防變能力。
總而言之,貫穿這“十個結合”的一個最本質的結合,就是把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結合起來。從這個意義上說,“十個結合”的寶貴經驗,實際上闡發的是中國在改革開放中形成的超越於表面發展成就的更爲本質的成就,那就是中國製度文明的特色和發展模式的特點。這也就是說,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本質上是一種制度文明的成功和發展模式的成功。這個制度和模式就叫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現在國際輿論對中國的制度和模式問題議論紛紛,既有叫好的,也有唱衰的;既有認爲難以置信的,也有感到不可思議的;還有擔心中國把自己的發展模式向外輸出、造成所謂“模式威脅”的。當然也有對我們自己創造的成功制度和模式不屑一顧,而總想着另外去尋找別的什麼主義和模式的。不管別人怎麼說,我們黨自有明確的主心骨,那就是: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說到這裏,有必要強調,我們黨和國家歷來認爲,世界上的問題不可能都用一個模式解決。中國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只適合於中國國情。我們堅信,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和國家在制度文明和發展模式等方面所創造的中國特色,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同時,我們高度尊重人類發展的差異性和文明進步的多樣性。我們既然一再強調走自己的路,就決不會以任何理由要求別國照搬照套我們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所以,所謂“模式威脅論”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