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采訪對象:
天津醫科大學眼視光學院院長、眼科中心院長李筱榮,眼科中心副院長趙少貞、魏瑞華主任、劉巨平醫師、華寧醫師、王鐵成醫師以及護士胡丹、驗光師李穎,還有醫大的5位研究生趙小雲、鄒媛媛、劉文潔、梁娟、任新軍。除兩位院長外,平均年齡28周歲。
活動背景:
2008年1月29日到3月11日,天津醫科大學眼科中心受臺灣陳先生發起的慈善基金會邀請,組織醫療隊去雲南省怒江?僳族自治州進行為期一周的白內障手術,並攜帶常見病的治療藥品為當地居民進行免費治療,其後又進行了3000例樣本數的流行病學調查。今年的春節,醫療隊的隊員們就是在離家鄉數萬裡的雲南村莊中度過的,整個活動的工作量相當之大、條件極為艱苦,從出發到歸來為期42天。
天使帶給你光明





正在給群眾檢查
2008年2月1日中午
天下著雨,一個籃球場邊上停著一輛眼科手術車——復明七號,這是他們以每天2000元的價格從昆明租的,現在到了雲南省怒江?僳族自治州福貢縣,因為當地的醫療條件實在太差,沒有眼科手術的條件,也達不到眼科手術的無菌要求。
一把最大號的尼龍遮陽傘被當作大雨傘使用,傘底下,兩個紙箱拼起來當桌子用,眼藥水、消毒劑、敷料、防護眼鏡等放在上邊,旁邊幾個塑料小凳上坐著等待手術的人,排隊的、看熱鬧的圍了一圈。來自天津醫科大學眼科中心的醫護人員忙碌著給病人做手術前的檢查和准備:點眼、散瞳、消毒、上藥。
今年雲南大面積的凍雨,氣溫很低,陰冷的感覺從四面八方頭頂腳底包繞過來,在天津有暖氣的環境裡生活慣了的他們有點瑟縮,加上飲食不習慣和水土不服,好幾個人都鬧肚子、肚子痛,輪流跑廁所。
手術車裡,李筱榮院長正在手術,助手是華寧。這已經是今天的第20個病人了。陰冷的天氣加上食物的不適應,肚子絞痛讓他不時皺皺眉,有點出汗。車裡開了空調,空氣不流通,氣味不大好,他有點惡心。
趙少貞副院長看到他狀態不對,下一個病人上手術臺的時候,她站在了主刀的位置上,說,李院,歇一會兒吧!
出了車子他長長地喘了一大口冷冽的空氣,感覺好了點,但打了個大噴嚏。已經連續4天不斷地手術,每天從8:30到晚上7點,每天10個多小時的手術,真的有點疲憊了。中午去躺一會兒,飯看來是不用吃了,一點胃口也沒有。
魏瑞華主任今天的任務是在門口負責安排手術流程及手術後包紮,講解手術後的注意事項,比如不要揉眼睛,按時服藥,按時點眼藥。由於語言不通,她得一遍遍比劃著囑咐病人,她的聲音已經嘶啞了。作為醫學博士,在城裡,這些事都不用她親自做的。
2008年2月6日大年三十
這幾天主要在縣城附近工作,還比較安定。8點半,天剛亮,他們就趕到當天的工作地點開始安裝設備、布置場地,今天計劃要查200人。
今天是除夕,大家計劃早點查完回去包餃子。
10點鍾,周圍鄉村的居民一撥一撥來了,他們趕快動手,填表、問病史、量血壓、測身高、稱體重、查視力、查血糖,遇到有胃病、感冒、風濕疼痛等常見病的病人,給他們發放一些常用藥品,這些藥品是他們出來前天津津順藥業捐助的。
下午3點半,當天安排的200名村民已經普查完畢。大家收拾東西,直奔集市買肉買菜買酒,他們將要在這裡過年了。作為隊長,魏瑞華堅持一定要集體做頓餃子,條件艱苦,大家都不能回家過年,要是連頓餃子也吃不上就太委屈大家了。
華寧的孩子還不到3歲,她就參加了這個項目,想孩子,有時會偷偷哭;劉巨平剛剛結婚纔1個月,還是新郎官就出來了;王鐵成吃苦耐勞,所有的重活都搶著做;胡丹、李穎、趙小雲、鄒媛媛、劉文潔、梁娟、任新軍這些80後的獨生子女,平時在家也是嬌生慣養的寶貝兒,有的在家連襪子都沒洗過一雙,到這裡,一切都要自己做了。
開始做飯——包餃子。韭菜茴香擇好洗好切好,剁肉的調餡的和面的一切准備停當,鋪上條一次性手術單,團團圍著茶幾包餃子。餃子裡包進幾個消過毒的硬幣,看看誰能吃到,誰就是最有福氣的人了——硬幣後來誰也沒吃到,因為大家多數是第一次自己動手包餃子,餃子『掙』了不少(按照老例兒,過年的餃子不許說『破』),聽見硬幣在鍋裡丁零地響著,大家覺得都很有福氣。
還得輪流去打電話。雖然城市裡通訊已經發達到幾乎無孔不入,但這裡連公用電話都很少,要走很遠不說,還得排隊。
飯罷,大家看電視、唱歌、做游戲、講故事,如同一家人一樣過了一個特別的除夕!
2008年3月1日
出來已經一個多月了。早上天不亮他們就把設備裝上馬背,今天他們的目的地是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丙中洛鄉秋那桶村,這是香格裡拉生態旅游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風景絕美,交通卻是十分不便,不通汽車。在天津很少步行超過1000米的人們正沿著茶馬古道去周圍村寨裡。檢查用的儀器和行李馱在馬背上,人得一步一步翻山越嶺。
鄒媛媛、趙小雲的腳上已經磨出了很多血泡,劉文潔、梁娟、任新軍體力還好,華寧、魏瑞華、劉巨平、王鐵成、胡丹、李穎都已經有點疲憊,步行20裡地,他們終於在上午10點趕到了秋那桶村。
找到幾間廢棄的倉庫,他們早已訓練有素,30分鍾就清理完場地,因地制宜地架好機器、擺上桌子、貼上視力表,開始工作。這個鄉沒有通電,他們帶來的發電機時不時鬧點小別扭,王鐵成和劉巨平每半小時就得折騰一次。
12點,魏瑞華打開紙箱,拿出昨天准備的面包和水分給大家,人少的空當,咬口面包就口水,就是他們今天的午飯了。
下午3點,魏瑞華找到鄉政府的一位老鄉,問他周圍還有沒有未來檢查的老人,得到肯定回答後,她請向導帶著她親自上門去說服老人來檢查。
4點,人們基本檢查完,散了。收拾機器設備,裝箱,明天繼續趕往下一個點,距離這裡15公裡。
5點,找到了當地能夠接待他們住宿的地方,一座四面漏風的木板房,幾張木板床挨著牆放著。大家把行李安置下,就趕快做飯。
用來做飯的房間黑乎乎的。周圍沒有集市,蔬菜還是幾天前買的土豆和胡蘿卜,有點發蔫。肉是老鄉自產的熏肉,味道裡有很濃的煙火氣,混在菜裡,貪肉的男生還是吃得很香。饅頭要自己蒸,煮點稀飯,就著辣醬和咸菜就是晚飯了。
沒有桌子,飯菜盆都在地下擺著,蹲著坐著的一圈兒,大家吃得也很香甜。
沒有電,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沒什麼能做的,吃完飯就睡覺了。好冷,床很硬,魏瑞華建議女孩子們兩個人一組通腿睡,這樣能壓著一床被子,不會那麼冷。
天使之聲:
作為這次流調隊的隊長,34歲的魏瑞華除了負責聯系當地政府機構、負責大家的工作安排,還要負責大家的安全、住宿、飲食的協調。在新加坡讀完碩士回國的她,第一次在這樣惡劣的自然環境下開展工作。『真的是挑戰。當地很多人從來都沒有查過視力,從來沒有檢查過身體,從來沒有見過醫生。他們對我們無限信任,在每一處,他們都通過翻譯問,我們什麼時候會再來。臨走的時候我們把視力表一類的工具留給了當地縣醫院。我們已經給所有有白內障的人登記了。大約2009年1月我們會再去,優先給全盲的老人安排手術。』華寧是個很感性的女人,『我們以前很少見到這麼多的少數民族,說的都是我們聽不懂的話,很有趣』。
『在山裡,很鍛煉人,我們好幾個人的廚藝都練出來了。我回來就能幫老婆做飯了。』劉巨平一臉得意。
王鐵成最關注細節:『下次我們出來,一定要帶個好點的發電機,不然太耽誤事了。』
『我們對這次活動心存感激,讓我們看到和體驗了我們的城市裡看不到、想不到的艱苦,鍛煉了意志。以後再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我們相信自己都能克服。』幾位研究生的眼裡閃著光彩。
一直給他們做翻譯的小漢,在他們離開雲南後來信,說他打算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醫學類考試,把做一個醫生當作自己的人生目的與追求。(文/邱華艷)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