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日,北京大學招生網公布該校2010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推薦學生名單,全國39所有推薦資質的中學共有89名學生被公示。其中,天津6學子通過北大『校長實名推薦制』初審(名單)。
記者昨日在北大招生網上看到,這些學校的推薦程序大同小異;但39所中學裡,僅1所學校推薦的學生方式是由『校長提名』產生。其他38所學校中,30所為『學生自薦』,4所為『年級推薦』,2所是學校根據學生的文化成績或綜合成績進行選拔,2所是全體學生或部分學生代表『投票產生』。
記者發現,在北大的公示內容裡,各中學的推薦程序基本上是『先民主,後集中』,自薦或推薦名單出爐後,由學校的領導小組討論。部分學校還對候選人進行面試。
唯一冠以校長『實名推薦』的是浙江杭州二中。不過,在該校的推薦程序中,仍經過了『領導小組討論』、『結合學生3年學習成績和德、智、體、藝等方面加分情況綜合排序』、『廣泛聽取同學、家長和老師意見』等。
社會學家:北大破壞了現有招生秩序
全國39所中學校長獲得向北京大學推薦學生的權利,為何本應是一校之長的行動大都演變成『集體行動』?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社會學家喬新生昨日對記者說,這種現象表明,北京大學『實名推薦制』破壞了現有高校招生秩序。
喬新生表示,北大公示各中學的推薦程序表面上看似民主,但中學並未真正引入民主意識規則,導致『校長負責制』變成了『集體負責制』,『校長們盡可能淡化自己的作用,不敢大膽行使權利,擔心自己成為眾矢之的』。
喬新生認為,大學如果希望自主選拔人纔,應該是『中學擺攤,大學買菜』,由大學校長自己挑選。但大學校長沒有這麼選,只為搶奪優秀生源,此舉破壞了現有招生秩序,如同在體育比賽中『搶跑』一樣。
『大學自主招生改革要制定章程。』喬新生建議,『無論是學生自薦還是學校推薦,向大學推薦學生的中學要有相對固定的秩序。目前,由中學自己制定規則不利於選拔有個性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