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熱播的一則以“攜手中國製造”爲主題的廣告引發的關注和反響正持續發酵。
分析人士認爲,在當前金融危機陰霾尚未散去,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擡頭的背景下,主動出擊展示國家形象,是一次很好的嘗試,有利於提升中國的軟實力。
結合美國科技的運動鞋、融合歐洲風尚的冰箱,採用硅谷軟件的隨身聽、聯合法國設計師設計的時裝,以及集合全球各地工程師製造的大型客機,均貼有“中國製造”的標籤。
11月23日起,一則由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等4家協會聯手打造的商業廣告登陸美國CNN。廣告圍繞“中國製造世界合作”的理念,用時尚、流行的元素演繹了新時期中國的自信和包容。
“這次廣告片的播出,是‘中國製造’第一次以行業整體形象在海外亮相。”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會長張鈺晶說。“事實上,‘中國製造’也是國際分工協作的成果和結晶。”
“從提出廣告創意到最終在海外播出,30秒背後各方整整花費了一年半的時間。”中國商務廣告協會常務副會長劉立賓告訴記者。
廣告播出後,新浪等網站的調查顯示多數網友表示“嚴重支持”。“很不錯的廣告。我們終於做了件有想象力的事,想象力和創造力就是發展的動力。”湖南一位網友這樣讚道。
不過,對於這次破冰之舉有國內媒體也表達了異議:“廣告中出現的法國設計、硅谷技術等字樣,只能說明中國目前還處於產業鏈的低端,展示的是中國仍是世界加工廠的形象。”
面對褒貶不一的評價,劉立賓表示:“不敢說很成功,但是一次很好的嘗試。其實廣告的主要訴求點是爲了表達‘世界合作’這個主題。”
劉立賓坦言,爲了能用國外觀衆能接受的方式來傳遞訴求,4家協會特意選擇了具有國際背景的國安DDB廣告製作公司,並多次在北美地區廣泛調研,以尋找最佳的傳播方式。
與此同時,西方媒體也基於不同立場作出了各自的解讀。路透、法新均刊文認爲“中國早前一系列產品安全事件令世界關注。現在希望能通過廣告運動挽救其在國際上的形象”。
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一位名叫“米利”的網友稱,外界不應再戴着有色眼鏡看待中國產品。
近年來,隨着中國經濟實力的日益崛起,出現了大規模的“中國威脅論”,“中國製造”也遭到貿易保護主義的圍追堵截,建立國際形象已成爲當務之急。
面對非議和不解,中國決定主動出擊,借鑑日、韓等國的成功經驗,以廣而告之的方式告訴全球,中國製造即世界製造,中國出口產品是安全和高品質的。
“早就該做了。告訴世界真相是什麼,引導和提升中國在全球的形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隆國強說。
商務部辦公廳副主任沈丹陽表示,雖然此次商務部只是引導和支持,但今後政府出面做國家形象廣告其實也未嘗不可。香港、新加坡等一些小的經濟體就有一些好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