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月20日,文藝工作者在天津一家民間樂廳演奏西方古典音樂。
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能否成為文化市場的主體、主角和有力競爭者,是衡量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
在不久前結束的2010年北京圖書訂貨會上,由經營性事業單位轉變為文化性創意企業的天津新蕾出版社收獲頗豐,50多種新書受到訂貨商的青睞,其中『博學小子』叢書更是一炮打響,訂貨碼洋超過200萬元,創下該社系列叢書歷年訂單量最高紀錄。社長紀秀榮說,新蕾社實實在在嘗到了向市場要效益的甜頭。
作為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下屬企業,新蕾社改制成功只是天津出版業體制改革的一個縮影。
天津出版業體制改革醞釀於2004年。5年多時間裡,從各家出版社和新華書店改制,到整合成立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實現了出版業的集團化經營。不久前,集團公司又與遼寧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制定了跨區域聯合發展戰略;他們還與方正番薯網、中大文景文化傳播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大力推動國內微型小說的產業化進程和中國數字圖書出版行業發展,走向了規模化發展之路。
與時俱進,破舊立新,解放生產力,促進文化產業蓬勃發展。近年來,天津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在財政稅收、投資和融資、資產和土地處置、引進人纔等方面為文化體制改革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61歲的京劇演員劉榮昇至今活躍在舞臺上。這位11歲就登臺演出的老演員說:『10多年前,觀眾在流失,劇場在減少,復雜的人際關系鬧得劇團散架。』隨著文化市場的繁榮和體制改革政策的不斷出臺,他成立了自己的劇團,勇敢地闖向市場。這期間,有淚水,更有歡笑。如今劉榮昇京劇團受到了戲迷追捧,年最高演出場次超過200場。
『海闊憑魚躍』,這是劉榮昇對當今天津文化市場的評價,也道出了『曲藝之鄉』天津文藝界人士的心聲。如今,各種小劇場、相聲茶館在天津紅紅火火。聽相聲、看戲、逛津門已成為文化旅游新時尚。
見證天津相聲從危機到復興,知名相聲演員佟守本感慨萬千:幾年前,相聲觀眾以中老年人為主,演員瀕臨失業;現在相聲藝術發揚光大,不斷湧現新人、新段子,觀眾九成是年輕人……
『笑的藝術』興旺發達,也促進了傳統文化產業化的發展。2008年11月,天津人民廣播電臺相聲頻道改制,成立相聲節目制作公司,相聲廣播的收聽率翻了一倍,廣告收入『水漲船高』,2008年和2009年分別達到3498萬元、3995萬元,今年預計在4500萬元左右。
天津人民廣播電臺臺長李英華告訴記者,2009年9月,相聲節目公司與口碑好、節目精、演出實力強、經營較規范的相聲茶館展開合作,推出天津相聲廣播『津味相聲風景線』,目前已有2家特色店和6家加盟店。天津相聲市場在整合和提昇中迎來了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