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Natalie希望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連鎖酒店。

陳豪是『接力中國』的創始人之一。
1月底,廣東省工商聯發布全省首份『富二代』調查報告,報告稱,未來5至10年將是非公有制企業主交接班的關鍵時期,30.5%的非公企業計劃由子女接班。省工商聯建議政府依托黨校、行政學院和高等院校,對『富二代』分期分批進行輪訓。
從『70碼事件』到『校園選妻』,與『富二代』這個群體相關的新聞總是彌漫著金錢的色彩,並伴隨著巨大的爭議。
然而,『富二代』中,有一群人,正意欲為自己正名。在外人眼裡,他們含著金鑰匙長大,擁有將夢想直接轉化為現實的資源;他們開跑車、穿名牌、買豪宅,輕輕松松。但他們說,他們有著人們無法理解和未曾體會的壓力。他們很孤獨。
宏觀層面上,廣東民營經濟約佔全省經濟總量的42%,而企業主的個人素質是民營企業成敗的關鍵。走進並了解『富二代』這一群體,無疑可在某種意義上了解未來5年至10年全省乃至全國的經濟走向。
上海蘇州河邊,一幢外表並不起眼的二層小樓,『接力中國』的四字招牌低調地掛在樓梯口。
『富二代』俱樂部
他們能夠控制的資本高達上千億元
1月底的那個周末,小樓鐵門緊鎖,步入其中,卻別有洞天。裝修未必算得上豪華,卻很周全細致。大廳裡擺放著精致的臺球桌和超大屏的液晶電視。一個『X—BOX』游戲機像個標簽,證明這裡是年輕人的領地。
大廳一角,專門開闢了閱讀空間——從叔本華的哲學名著到《貨幣戰爭》,幾百本書籍的主題涵蓋人文和商業。
到過此樓的人都說,平時總能見到身穿正裝、手夾皮包的中年人正襟危坐,冷靜中略帶不安。很多人都是揣著項目書來的,拜訪這裡的『孩子們』,從中爭取可能的合作者。
『接力中國』,全稱『接力中國青年精英協會』——一個聚集了100多位中國『富二代』的非盈利性組織。
這裡聚集了長三角、珠三角和福建等地三四十名處於接班前後的企業二代掌門人。有的父輩是各省首富、業界大王,擁的多家上市公司。保守估算,他們平均身家超過1億元,而他們能夠控制的資本,高達上千億元。
校園創業的『千萬富翁』
『我們並不像外界想的那樣含著金鑰匙出生,我們看著父母從小作坊慢慢做起來』
1月30日,旁聽完市裡的兩會,陳豪就趕到了蘇州河邊的『接力中國』總部。他是『接力中國』理事長,也是發起人之一,他本人的身份,是浙江嘉興『富二代』。他的父親是當地的超級富豪,涉足制造業、房地產等多個商業領域。
這個1982年出生的年輕人,在朋友的眼裡屬於『少年老成』。
『我們並不像外界想的那樣含著金鑰匙出生,實際上我們見證了父母的成長,從小見證了他們從小作坊慢慢做起來。』陳豪說,作為家裡的獨子,傳承的壓力從他讀書懂事起便已覺察到。『接班,還有企業將來的轉型,我們都需要比第一代更高的素質。』
陳豪選擇了自己創業。在上海華東理工大學讀書時,陳豪拿家裡給他的學費作為啟動資金。他在學校租了兩個店面,鞋子、化妝品、文曲星、手機、電話卡,學校裡能賣的,他都賣。大三、大四時,他『有幸參與了一把』無線增值業務,銷售額高達1000萬元,『交稅就交了100多萬元』。畢業後,陳豪沒有去父親的公司,而是轉行做了投資人。『一開始用的是父輩朋友的資金,這兩年已經逐漸市場化。』
雖然選擇創業,陳豪仍然將他的個人選擇納入到整個家族的發展戰略中。『我在做的實際上也是鋪路的工作,為家族將來的轉型做准備。父輩也在嘗試投資礦產。』
『家族傳統制造業的利潤率只有5%。我希望我的投資每年的回報率能達到20%~30%。』
為實現心中的夢想
從海歸千金到商界女強人,Natalie只用了兩三年
Natalie(注:應本人要求,采用其英文名)坐在屬於她的酒店裡,溫婉地笑著。她一邊接受采訪,一邊招呼著到訪的客戶,還抽空問候了生病的員工。
她是『接力中國』的成員之一,2006年回國後,Natalie選擇自己創業,說服投資者開了這家設計酒店。Natalie親自設計、裝修這家酒店,還親自管理,准備打造『鴻·酒店』這個品牌。『酒店就像我的一個Baby。』Natalie還記得設計施工時,開著迷你『cooper』,為酒店馬桶殺價時的尷尬。從留學歸國的千金小姐到酒店行業的女企業家,Natalie只用了兩三年時間。她還拜了如家和漢庭的創始人季琦為師,希望把自己的『鴻『打造成為設計類的連鎖酒店。
Natalie喜歡一切健康、快樂、積極向上的東西,平時很喜歡看書、考察酒店。加入『接力中國』後,她找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齡人,『就像找到了組織』,『以前工作沒有歸屬感,現在大家在一起就像上學時的班級。』
入會程序非常嚴格
首先要有兩位會員共同舉薦,然後要經過3個月到半年的考核,最後全體理事表決
溫州日豐打火機有限公司的Lily(注:應本人要求,采用其英文名)曾比喻自己『身上的責任就好像十字架,永遠沒辦法卸下』。
『這個群體的問題是旁人不明白的。有這樣一個平臺,大家都好像找到了組織。』陳豪說。
2008年,在陳豪和幾個朋友的張羅下,『接力中國』成立。從此,陳豪和朋友間的交流方式從吃飯、喝茶、K歌,變成了主題活動,每次都請專家來座談。
『剛認識時,大家沒這麼忙,兩年下來,大家都越來越忙,見面的次數少了。因為你看到別人都在努力,都在前進,不抓緊時間不行。』這段時間,他們中間流行的書籍是《五項管理》。在『接力中國』,每個月的讀書會都由一名會員推薦一本書,然後負責購買送給大家。
陳豪說,外界想象的過著安逸生活、責任心沒那麼強的『富二代』不是沒有,『就是在我們的第一批成員中也有』。『實際上,加入「接力中國」後,團體鞭策著個體。』
進入『接力中國』的條件是非常嚴格的。首先要有兩位會員共同舉薦,然後要經過3個月到半年的考核,最後全體理事表決。
100多名會員,主要是出生於1975年至1985年間的年輕人,年齡最小的21歲,最大的44歲;男女比例為7:3;家族產業主要是制造業。值得關注的是,70%~80%的會員有留學背景。
『接力中國』的成立得到了會員父母們的支持,只要有需要,他們還會幫忙宣傳。也有人托關系,讓子女加入。實際上,這裡已經成為兩代富人交際圈的交會點。
在采訪過程中,很多人都對記者說在這裡找到了『歸屬感』,以前那種『個體面對社會的孤獨感』正日益減弱。
接班還是創業?
我們的創業,是父母在可承受范圍內允許我們去探索
『我希望,我們這個組織5到10年內能走出馬雲、郭廣昌這樣標志性的人物。』陳豪滿懷憧憬。
從小,『富二代』身上就被寄予厚望,而金錢在他們眼裡從來不是問題。從小,他們頂著家族的榮耀光環,在旁人『異樣』的眼光中成長;從小,是輕松地當『敗家子』還是延續父輩創下的奇跡,他們一直在這兩個選擇中徘徊。
『我其實從小就特別怕被人叫敗家子。因為我特別崇拜我的父母,他們讓我一出生就與眾不同,但他們肯定沒有我這樣的成長機會,所以我特別崇拜他們能夠創立一番事業。我最大的噩夢就是因為我自己的不負責任,毀掉了父母這十幾年創立的一切。』北京伊利諾伊集團葉志文曾說。
『富二代』中的很多人,都曾經迷茫過。有一天,他們終於長大了,終於要做出抉擇了。
Lily想過留學回國後去外企工作兩三年鍛煉,但考慮再三,還是聽從父母的勸告直接進入家族企業。
『70%的人是要接班的。』在此前『接力中國』做的『富二代』調查中,已經進入家族企業的『富二代』中,61%進入了決策層;另有29%的人已擔任經理以上級別的管理者;有6%的受訪者在單位中擔任部門主管類職位;僅有4%的受訪者擔任普通員工。
而整個『富二代』群體中,有54%的人選擇了自己創業。
和普通人不同,『富二代』很容易跨越創業門檻。創業資金額在50萬至100萬元之間的,佔53%;在100萬至200萬元之間的,佔22%;50萬以下的,佔25%。
創業,就有賺有賠。『其實我們還算坦然。去年有一些項目是停掉了。但是都沒有到一下子崩盤的地步,也不會傷筋動骨。我們的創業,是父母在可承受范圍內允許我們去探索。』對於去年傳出的『富二代』賣掉家族工廠的事,陳豪不以為然:『我們沒有這樣的事。第二代還沒有賣廠的決策權呢。』
當然在父輩心中,讓二代創業只是讓他們『摔打』一下,最終是要進入家族企業的。一位會員的創業夢就以『自己企業被家族企業收購』而終結的,母親給了他一份收購文件,並且告訴他,『總公司兩個部門,你直接去管理。』
進入商業王國
『富二代』逐漸接班的過程中,兩代人的經營理念時常發生衝突
父輩打拼下的商業王國,龐大而復雜,即使頂著『接班人』的光環,也仍然會有這樣那樣的困難。
初進公司,有時會像無頭蒼蠅,不知從哪裡著手。即使開會時很想發表意見,但剛畢業的他們對很多問題都可能是外行。這讓他們覺得沮喪,留學背景和高學歷似乎沒有用武之地。而從基層做起,卻因為有著接班人的光環,而與旁人的溝通總難免帶有隔膜。
Lily的父親告訴她,做人不能太自私,要多想想周圍的人,多聽、多看、少說、多做。摸索了半年多,她和父母達成了協議。現在,公司每天進出賬目,她都會看,工作已經漸入佳境。
2009年,溫州江南礦業的鄭堅從家族企業的基層開始乾起:穿員工制服、學做包裝、拿錘子釘板。身邊的員工,有的順從,有的也會故意刁難他。裝箱的時候要寫裝箱單,看似簡單,但貨的種類有幾百種,每種的數量又不一樣,每次要寫上五六百張。『我就知道這是對我的考驗。我們這代人打字多,但這個工作就是要用筆寫,一天下來,連捏筷子都沒力氣了。』
『富二代』逐漸接班的過程中,兩代人在經營理念上的衝突,時常會發生衝突。上一輩的經驗和穩健,以及吃苦耐勞的精神,都是『富二代』亟須的財富。另一方面,有著海外留學背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80後』,則不斷地帶來新的想法和創新的生意模式,也更多地涉足傳統制造業以外的金融、房地產等行業。
一位在鞋業打拼天下的『富一代』希望兒子早一天承擔起家族企業的責任,自己到時就可以退休了。不過,對於『80後』企業家接班人群體,他覺得,『大部分還不夠敬業,也沒有把工作放到第一位。相對我們這代,他們從小一帆風順,挫折很少,經驗都不足,在為人處事上也單純。』自身的不成熟反映在企業管理中,資歷、經驗和智慧都不足以服人,因此,在如何用人、如何調動員工積極性、如何貫徹執行力、如何凝聚人心等方面都有欠缺。
在陳豪眼裡,『富二代』接班遇到的最大難題是『人』。『父輩打拼多年,已經有了一個成熟的團隊。他們也會有意將社會關系引薦給我們。但可能兩代人之間還是有代溝,我們需要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構建自己的團隊。
『「富二代」太負面』
有炫富的,也有積極向上的
『富二代』最受爭議的,莫過於其奢華、張揚的生活方式。
『現在,「富二代」這個提法太負面了。其實,有炫富的那一種,也有積極向上的那一種。大部分是積極向上的。其實,大家都需要一個成長的過程,你要給他時間和空間,需要有這樣一個機制。再過幾年,他們也會有變化的。』陳豪和朋友們正在計劃宣傳以『新一代企業家』的新提法代替『富二代』這一『負面稱謂』。
去年,浙江、江蘇等地都先後對『富二代』進行培訓。而廣東也有相應建議。『其實這兩年各種培訓都有,也有各種機構來找我們合作。這樣的培訓,出發點是好的,希望引導我們朝向一個健康的方向發展。大家都在摸索,最後還是要從我們自身真正的需要出發。』
珠三角『富二代』相對低調
是不是獨生子女直接影響企業的接班形式和『富二代』的成長教育環境
『長三角、珠三角「富二代」的不同,主要還是體現在文化上。珠三角的相對低調。我們去廣東做調研,大家聊起金融危機,能感覺到,他們面對危機時更加沈著。而且,珠三角的企業更加市場化,也更國際化。』
陳豪說,長三角的『富二代』中,獨生子女少,而珠三角相對較多。是不是獨生子女,看似無關,實際上卻是這個圈子關心的大事,因為這會直接影響企業的接班形式和『富二代』的成長教育環境。
『如果小孩多的話,父母會對孩子們有所分工,然後定向培養,比如有的孩子做財務,有的做市場策劃;如果是獨生子女,就要求孩子是個全纔,而在企業交接班時,傾向於引進外部資源進行管理,實現經營權和所有權的分離。』『珠三角的,已經參與企業具體管理了,整體訴求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創新。』
這場金融危機,去年一直是他們的焦點話題。『危機對我們的影響最大,但是我們沒有太悲觀,只是更深刻地認識到轉型的必要性。』
而在轉型方向上,珠三角、長三角的『富二代』也表現出了不同的興趣點。陳豪總結,『珠三角是資本輸入型,傾向於引進資本,在原有行業上做強做大;長三角則是資本輸出型,不僅投資金融,投資房地產,也投資實業。』
說到這裡,陳豪想起了之前會員組織去湖南三一重工和遠大空調實地調研的情形。『三一提出的口號是「振興民族工業」,遠大提的是「保護生命」。人家的境界更高一層。』
100多位『富二代』聚在一起,彼此之間做生意是很普遍的。『以前大家集中在一個地方、一個行業,聚在一起後眼界打開了。而且,這裡產業上下游基本都齊了。即使不是實質性操作,只在信息層面溝通也有很大幫助。都是朋友,原本敏感的行業價格問題就顯得不那麼敏感了。』
『富二代』的心聲
Ben(注:應本人要求,用其英文名)
廣東名冠集團董事、副總裁
家族背景:廣東名冠集團
主張:改變永遠都是伴隨著機遇和改變。
季偉特
上海上上不鏽鋼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
家族背景:上海上上不鏽鋼集團有限公司
主張:企業家就是在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學會各種各樣應對危機的能力。
Natalie
上海鴻酒店總經理
家族背景:家族產業位於福建,涉足建築、旅游、礦業等
主張:任何事情只要有夢想,努力去追求就可以追到。
梁在中
三一重工集團副總經理
家族背景:三一重工
主張:生活是個壓抑、成長的過程。當你自己知道你肩負著一種使命的時候,你會對自己提出要求。
80後富二代生存狀況調查
學歷
研究生以上的佔17%,本科佔78%。他們所學的專業中,經濟管理和商科所佔的比重為59%,以下依次為理科(17%)、文科(14%)、工科(10%)。接受深度訪談的『富二代』們在解釋選擇專業的原因時,提到無論是父母要求還是個人選擇,都考慮了未來接掌企業的因素,所以大部分人選擇了經濟管理和商科類的專業。受訪對象中,52%的人有海外留學經驗,其中歐洲留學的佔到43%,22%的受訪者在美國留學。
經營理念
有49%的受訪者不贊同父輩的經營理念,但能和他們有效溝通;還有44%的受訪者基本贊同父輩的經營理念,持『非常贊同』和『非常不贊同』觀念的各佔4%和3%。
消費
接受調查的『富二代』收入普遍都很高,但也有25%的人月收入低於8000元。同樣,根據對他們的消費情況進行的專門統計,月消費水平在5000元至10000元的佔多數,為53%;10000元至20000元佔17%,20000元以上的佔6%。
通過進一步分析,這些受訪者每個月的消費中比例最大的是工作應酬,佔38%;其次是休閑娛樂,佔29%;排在第三位的是進修費用,佔16%。
業餘生活
業餘生活中排在前三位的活動分別是聚會泡吧(33%)、戶外活動(28%)、閱讀(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