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請關閉酷6加速器、ppstream加速器等程序,否則影響視頻播放
如您在觀看新聞時出現聲像不同步,請您刷新瀏覽器並清空IE緩存後再進行觀看
今年『兩會』,慈善成為繼房價、醫改、教育之外的又一熱門話題。中外實踐都證明,僅靠政府,是不可能實現完全的分配公平的,慈善是平衡社會分配的一種重要手段,對建設和諧社會有著非同小可的重要意義。但在我國,由於慈善立法等方面仍然嚴重滯後,不僅人均捐款比先進國家差距達上千倍,而且大多數企業幾乎沒有捐款記錄。許多人對慈善機構還很不信任,媒體時有所報的『名人詐捐』事件,更對公眾的心理形成深度傷害。此次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在提倡慈善行為的同時,更重視立法保障慈善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名人詐捐』引發爭議如果不是名人詐捐頻發,慈善還不會如此深入地進入全民視野。本屆兩會上,這一話題被記者們頻頻問及。全國政協委員、天津歌舞劇院一級演員關牧村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明星、名人熱心公益事業、慈善事業當然是好事,但是一定要言出必行,講究誠信,慈善事業是一項高雅、高貴、有愛心的高尚事業,我們千萬不要玷污這種愛心。』
楊瀾委員則認為:『在我看來,捐贈並不是說明星唱唱歌、承諾一個數字就行了,應當建立更為完善的監督機制。』
『社會主義企業家不能只專注利潤,他的軀體裡還應流淌著道德的血液。我建議全國的企業家都來重讀《資本論》,做有良知的企業家。』以『慈善就是要作秀』而頗受爭議的全國政協委員陳光標建議。
讓慈善成為生活方式
全國人大代表張育彪在《關於在青少年中加強慈善文化教育的建議》提案中指出,慈善事業離不開慈善文化。慈善文化是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的動力和支柱,影響著慈善事業的發展。與西方國家發達的慈善事業相比,我國的慈善事業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面臨著很多問題。其中,慈善文化建設的缺位,是非常突出的一環。因此,在全體國民中加強慈善文化建設,營造『慈善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社會氛圍,十分必要。其中,加強青少年群體的慈善文化教育,尤其迫切。
張育彪認為,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充分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在青少年中加強以『仁愛』為精神內核的慈善文化價值觀教育;同時以媒體宣傳等手段,加強慈善文化宣傳引導,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此外要開展豐富多彩的道德實踐活動,拓展青少年慈善文化教育的載體。
委員呼吁打破『捐贈壟斷』
『中國的稅法雖然規定企業的慈善捐贈在利潤總額12%以內可扣除所得稅納稅所得額,個人在所得總額30%以內也可扣除,但同時又規定只有捐給縣以上政府或者是中央有關部門認定的公益機構,纔能獲得這種抵扣。這就極大地限制了企業與個人捐贈的積極性。』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兆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穆麒茹7日在政協經濟界聯組討論會上表示,『這就形成了事實上的壟斷。』
穆麒茹委員建議,對企業或個人直接捐贈於慈善項目的行為,實行類似於捐贈給縣以上政府,或者是中央有關部門認定的公益機構的稅收減免激勵。只有這樣,纔能在民間非盈利性慈善機構力量還很弱小的條件下,極大地調動社會的力量從事慈善公益事業。
代表建議盡快出臺《慈善法》
全國人大代表、寧波市政協副主席范誼在議案中提出,應盡快出臺《慈善法》。他希望在《慈善法》的制定中,能明確規定慈善機構的人員成本和運營成本,可以在慈善捐款中列支;還應明確規定慈善資金的使用效率要求,避免大量慈善資金積壓。他還建議,要進一步完善慈善捐贈稅收優惠政策,激發企業、個人參與慈善事業的熱情和行動。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隆鑫集團董事長涂建華認為,頻頻發生的『詐捐門、慈善秀』是對公益慈善事業的褻瀆。他提出了規范和促進我國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建議,認為要制定明確的法律條款,對詐捐、賴捐、吃捐、騙捐等危害慈善事業的行為進行定性定責,用制度規范和引導慈善行為,封殺鑽營的空間,堵塞任意胡為的縫隙,讓慈善回歸它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