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3月16日,連日來,廣西旱情持續加劇 |
|
| 3月13日,貴州省盤縣組織消防車、農用車、灑水車等機械運水,羣衆自發拉水、挑水等形式解決飲水困難,共同抗旱減災。 |
綜合消息,中國西南地區旱情目前仍呈持續發展態勢,抗旱形勢十分嚴峻,雲南、貴州、廣西、重慶、四川五省(區、市)局部出現嚴重乾旱,局部地區旱情甚至達到百年一遇。根據氣象部門預警,這些地區的乾旱將持續或發展。中央各部門緊急響應,強化調度和指導,各地也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抗旱救災保民生。
西南五省區乾旱重創農業
據中國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的統計,截至3月16日,中國耕地受旱面積達645萬公頃,超過多年同期均值近180萬公頃,有2000多萬人因旱飲水困難,其中,雲南、廣西、貴州、四川、重慶這五個省區市是重災區,受旱面積佔到全國的83%。
廣西壯族自治區本來是雨水充沛的地方,但自去年9月中旬以來,旱情發展迅速。根據氣象乾旱監測,廣西全區共有77個縣(市)發生不同程度的氣象乾旱,其中特旱8個,重旱20個,中旱12個,輕旱37個。目前,廣西全區農作物受災面積超過1000萬畝,水稻育秧、農作物播種等受到嚴重影響,春耕生產形勢比較嚴峻。3月1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局局長將已維持了近20天干旱Ⅲ級應急響應級別提升至Ⅱ級。
截至3月16日,旱災造成四川省13個市州55個縣市區受災,616萬人受災,131萬人飲水發生困難。自去年冬春以來的持續旱情已使四川600多萬畝農作物受災。截至目前,全省小春作物受旱517萬畝,重旱78萬畝。重災區攀枝花有近40萬畝已栽種作物受旱,10.8萬畝絕收,另據當地氣象部門預測,短期內無降雨出現,旱災範圍可能蔓延。
截止3月11日,雲南全省有780萬人、486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秋冬播農作物受災3000多萬畝,佔已播種面積的87%,全省小春糧食預計比上年減產50%以上;林地、漁業受災也很嚴重,全省農業直接經濟損失近180億元。未來30天雲南省將持續高溫、降水偏少,全省綜合氣象乾旱重現期爲80年以上一遇,滇中、滇東、滇西東部的大部地區升級爲100年以上一遇。
據統計,截至3月10日,貴州全省因旱近500萬人、200餘萬頭大牲畜發生臨時飲水困難。全省農作物受旱面積1304萬畝,佔夏收農作物播種面積的60%左右。
各部門緊急響應保民生
國家減災委、民政部17日針對四川近期旱災緊急啓動國家四級救災應急響應,派出工作組緊急趕赴災區查看災情,慰問受災羣衆,協助做好抗旱救災工作。
國家防總和水利部近期多次召開抗旱的會商會,重點是幫助旱區細化和完善供水預案,強化抗旱水源的統一管理和調度,加強對人飲解困的分類指導,採取水庫供水、應急調水、打井以及拉水等多種措施解決人畜飲水困難的問題。防總還協商財政部先後兩次下發抗旱經費1.55億元人民幣。
農業部近日緊急派出專家指導組,赴廣西、雲南重災區指導抗旱保春耕工作。農業部部署農機系統做好農機抗旱和春耕備耕工作,全力組織農業機械投入抗旱保春管。同時採取有效措施,加大機具的組織調度,發揮農機主力軍作用,減少旱災造成的損失,保障春耕生產順利開展。
南方旱情將持續發展
中央氣象臺3月16日繼續發佈乾旱黃色預警:根據3月16日監測,雲南大部、貴州中部和西南部、川西南山地和廣西西北部等地維持氣象乾旱重旱等級。未來兩天,雲南西北部、廣西東部有小陣雨,其餘旱區無降水。雲南大部、貴州大部、四川南部、廣西西北部等地的氣象乾旱將持續或發展。
氣象部門提醒:有關部門啓用應急備用水源,調度轄區內的水源,優先保障城鄉居民生活和生產用水;農業和工業生產過程採取節水措施,降低農業和工業用水,限制非生產性高耗水及服務業用水;旱區部分地區森林火險氣象等級偏高,應嚴加防範,禁止野外用火,確保林區安全。
據國家防總介紹,除了南方旱情持續加重外,東北、華北和西北部分地區人飲困難也比較突出,部分農田受旱也比較嚴重,下一步可能面臨南北方同時抗旱的不利局面。爲有效緩解當前旱情,中國國家防總近期密集召開會議,協助指導西南的重旱區和北方的冬麥區開展抗旱工作。
-特寫
貴州死守百姓吃水底線
貴州全省89個縣市,有72個縣市確認受災,近500萬人、200餘萬頭大牲畜發生臨時飲水困難。畢節市、六盤水市、遵義市等城市居民用水困難已經長達幾個月,除了靠消防車遠距離供水外,就是緊急向有水地方修水渠引水。畢節的不少城鎮居民出現了連續一個多月無水洗澡的情況,一些居民甚至跑到貴陽市洗澡。
死守老百姓吃水的底線,是貴州抗旱救災工作的底線。爲做到這一點,城市工業用水大都處於停頓狀態。
廣西3立方米水價超百元
隆林縣平班鎮巖晚村小學位於山上,多數時間靠從南盤江運水。村主任羅明亮說,當地買水一車3立方米加上運費價格要超過100元。
洗菜、刷碗、喂牲口……水在這裏要經過數次使用,家家戶戶都配備了各式各樣的盛水工具。在平班鎮巖晚村臘巖、膽紅兩屯共用的一處泉眼,密密麻麻擺放了35只水桶,排隊等候舀水。村民羅乜帥蹲在半開放的井蓋下面,從一個碗口大小的水坑裏每次舀上來一湯勺水,然後繼續等待。
記者探訪雲南“最渴的村莊”
尋甸縣河口鄉石巖子村被稱爲旱災中雲南“最渴的村莊”。
記者走進75歲老人李紹榮的家,他和老伴正吃午飯,桌上只有一點鹹菜和幾根蘿蔔條。乾硬的毛巾和抹布掛在牆上。老人捨不得浪費有限的“生命水”,每天只滴幾點水用手溼潤一下眼睛。李紹榮說:“自從我睜開眼睛以來,就沒遇見這麼厲害的乾旱。半年沒下一滴雨,小春種的蠶豆、油菜全死了,家裏的糧食也快吃完了。鄉鎮從去年臘月就開始給我們每天送點水解渴,否則日子沒法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