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推動者白廟鄉黨委書記張映上 |
這些被政改者及學界人士千呼萬喚了幾十年的東西,終於在2010年的這個春天裡,從中國西部邊遠的貧困山區-———巴中白廟鄉『蹦』了出來。
地處革命老區大巴山區深處的巴中白廟鄉落後而閉塞,鮮為外界所知,但就是這麼個在國家行政序列裡最小的政府機構,卻在『不甘寂寞』地以一番前所未有的基層民主政治實驗引發空前關注,持續數日攪動著紛繁的網絡,也使這個閉塞的山鄉一夜成名。
四川法制報記者16日造訪白廟鄉,采訪這輪基層民主實驗的直接推動者———白廟鄉黨委書記張映上時,雖然在面對一些具體問題時略顯一絲隱約的尷尬;但他相信,在巴中乃至全國目前的這種大氣候環境下,他對自己的『實驗』持樂觀的態度,他將堅定不移地繼續完善和深化下去。
大巴山深處的『裸奔』政府6個多小時車程,只是省城成都到巴中所需要的時間,從巴中市區到白廟鄉雖然也只有50來公裡路程,卻要沿著大巴山區崎嶇的山路顛簸1個多小時纔能到達。落後閉塞,幾乎是以往這個地處海拔1100米以上鄉鎮的唯一特征。
然而幾天前一篇《中國第一個全裸的鄉政府》的帖子,讓這個閉塞的山鄉不再寂寞。3月12日,全國兩會正在召開之際,這個貧困的鄉政府將自己的財政支出一一細舉,公布在網絡上,大到公務吃喝,招待煙酒,小到1.5元的信紙無不包括。
就是這一條看似普通的帖子,卻在兩會期間不經意地觸動了無數網民長久以來對『了解政府財務收支去向,政府財務全面透明』的渴望,短短幾天裡在天涯論壇上的人氣高達30萬,白廟鄉『裸奔』成為幾天裡報紙和網絡上最熱門的話題。
從普通民眾到專家學者,紛紛就白廟鄉『財務裸奔』事情本身發表各自觀點,到目前為止,雖然還處於關注與質疑中,甚至有人明確提出公示還不夠,作秀成分大等嫌疑,但絕大部分人還是對此做法表示歡迎和支持。
有網友說『這個值得肯定,就是作秀也要秀得起……』,同時『強烈支持,應以此建立規范,並強制要求各地方政府依規范公示財務開支,未按規范公示的要對責任領導問責』。
雖然在公示的一二月財務支出中,吃喝等招待費用佔去了總開支的一大半比例成熱議焦點,但有人對此表示:『如果你們出去吃飯,就算說10人吃了10000塊錢我都支持你,最起碼我知道我們納稅人的錢去哪兒了。』
16日下午,四川法制報記者從巴中市區出發,沿著鄉鎮公路,一路顛簸至白廟鄉場鎮,街口的一棟民房卷簾門的兩側,分別掛著鄉政府和鄉黨委的兩塊牌子,這是白廟鄉政府從百姓手裡租來的臨時辦公場地。
公示背後
一絲無法言說的尷尬
不到100平方米的辦公室內,白廟鄉黨委書記張映上正操著濃重的『川普』,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記者,一遍遍地重復當初作出在網上曬鄉政府財務支出決定臺前幕後的情況。雖然身材瘦小,但精神飽滿,用他自己的話說,『兩天來,處於極度的興奮中』。
有時候他會顯得有些手腳無措,詞不達意。『這是他第一次面對這麼多的媒體,有些緊張』,在場的一位巴中市官員在結束的時候幫他打圓場。張映上本人也解釋說,兩天來不停地接到全國各地媒體的電話采訪,接待造訪記者,沒怎麼睡覺,很累,但很亢奮。
『你當初這樣做有沒有想過可能會得罪上級,甚至大家以後都不敢到這裡來了?』
這幾乎是每一個媒體都會重復的問題,但在直接面對媒體的詢問時,張的回答還是顯得有些猶豫,信心不足,他說巴中大環境很好,陽光政務是市委的一貫要求,而且落實非常到位,無論上級還是其他鄉鎮的領導都支持和理解。
但就在當著眾多媒體的面,一位陪同前來的巴州區領導問張映上,上次他帶隊下來調研的時候產生了一筆費用,應該是會務費和工作餐費纔對,怎麼成了招待費公示出來了。張略顯尷尬地解釋,是工作不到位疏忽造成。
記者了解到,在網上公示的接待費用裡面有一筆,相對較高,這位被接待的領導說,實際上沒有那麼多,是他們將鄉工作人員以前的餐費也給他算到裡面去了。這位領導表示,並無責怪的意思,這其實也不是張映上的失誤,他一個書記也不親自做賬,都是財政所的人做的賬,所以他認為,接下來財政人員的做賬需要仔細和規范。
對『裸奔』書記的支持有多少?『放開手乾,不要有所顧忌,大不了你這書記不乾了』,巴州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楊斌給張映上打氣,雖是一句玩笑話,依然讓人感覺到這輪實驗性改革充滿風險。
鄉鎮一位乾部表示,鄉領導班子都支持張的這一舉動,極力為其動機解釋。但就記者『難道心裡真的一點顧忌也沒有嗎』的重復發問,這位乾部選擇了沈默,最後對記者說了一句『別看張書記個子小,還是比較有魄力』。
鄉紀委書記陳加纔說,這個事情是他們班子都一致支持的,也符合當前全國和巴中的形勢,這樣鄉上的開支能明顯節約不少,『今天區紀委的領導也在這裡督導工作,吃午飯的時候我說我自己掏錢請他們吃飯,紀委領導也堅持自己直接掏錢解決』,也許對他們來說更多的還是習慣的問題。
紀委領導督導工作自掏腰包就餐,是習慣還是理解尊重白廟鄉這一改革,或者說是擔心被上榜無從知曉。但鄉上的乾部們一致認同,嚴格執行『公示』制度,的確能讓乾部在因公消費時有所顧忌和節制。
張映上告訴記者,最開始上網發帖的效果讓他始料未及,其實他2月份就在網上公布了1月份的,反應一般,3月份公布2月份的時候,也考慮不多,就是想告知一下,哪曉得引起這麼大反應,他開始都蒙了。
隨著關注度不斷提高,壓力也不斷襲來,財政公示以後給身邊同事的待遇減少了,需要做的工作更多了,在安撫大家的心思上要多花點時間等,壓力不可能沒有,『前腳都邁出去了,後腳能縮回去嗎?』他說。
就在他滿懷壓力,疲於應對全國各地記者采訪的時候,他聽到了一個最強有力的支持聲音,3月15日,正在外地出差的巴中市委書記李仲彬親自打電話給他,對他說:『你做得完全正確,下一步放心大膽地搞,有什麼困難和壓力就給我說。』
公示後鄉裡百姓知多少?在白廟鄉場鎮上,一些老百姓對鄉政府的這一空前舉動知之甚少,這是一個和西部多數鄉鎮一樣,經濟發展主要依靠農業和勞務輸出,留守的多為老弱病殘,場鎮上只有一個網吧,家裡有電腦的人更少。
街上的大多數人所知道的鄉上搞財務公示,僅限於外地打工的親人朋友電話告訴他們『你們白廟鄉出名了,鄉乾部喝一瓶礦泉水都上網了』,但具體怎麼公示的,公示了些什麼,記者采訪到的人群中沒有人專門上網去看。
街上一個體戶徐蘭春說,她也是前天在外地的弟妹打電話給她說的,網上把你們鄉乾部喝一瓶水、抽多少煙吃多少飯都公布出來了,她不會上網,也沒有特意再去關注,但她還是覺得公示出來,知道比不知道好,至少政府用錢不敢『大手大腳』的了。
政府如果開支少了,可能她們的負擔就更輕,自己的店稅收前些年一年都要繳納三四百元的稅收,去年開始只繳納八九十元了,她笑著說『不曉得是不是和政府節約用錢了有關哈』。
張映上說,關心鄉財務公示的多是在外面打工的人,他們鄉70%的人都在外務工,這也是他選擇網上公布的主因,記者注意到,在鄉政務公示欄內,鄉財務公示雖然也在其中,但比網上顯得粗略得多。
他認為,上網的目的主要就是要完成對社會公示,公示給外面關心家鄉的人,家裡的老百姓有的關心政務問題,但更關心的是道路、飲水等急需解決的問題,這個他不否定,這些工作目前正在有序推進中。
『老百姓也好,基層乾部也好,上下關系的一個平衡點是什麼?就是公開與否。黨委、政府什麼都捂著,或者半遮半掩,基層乾部和老百姓就會不平衡,上下關系就會產生矛盾;如果什麼都公開了,老百姓和基層乾部都知道了,心裡就舒坦了,矛盾也就化解了。我當了22年的基層乾部,白廟鄉這次的做法是老百姓和基層乾部渴盼已久的!』板溪村支部書記李秋生對記者說。
上網『裸奔』的臺前幕後
說起網上『全公開』鄉財政支出的初衷,張映上告訴記者,很多年前,他還是另外一個鄉鄉長的時候,就常聽到群眾這樣罵政府:乾部沒一個好的,政府沒有一個在為民辦事。他聽了很不服氣,但沒有去辯解,而是在思考:怎樣纔能讓群眾相信乾部,信任政府呢?
乾脆把什麼都公開!政府要乾啥,都乾了些啥,每一分錢是怎麼花的,全部讓群眾知道,了解了真相,群眾應該不會罵了吧?他也來自農村啊,也是農民的兒子,聽到自己曾經的鄉親們這樣說,他內心無比的難受。
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其實不是新鮮課題,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政府一直在提倡,這樣做有充分的政策依據。盡管這樣想,但當時的環境決定還不能這樣做。『因為孤掌難鳴啊!必須帶出一個經得起考驗的班子後纔能那樣做。』
巴中市委書記李仲彬這一任政府提出『打造陽光政府』決心讓他看到了希望。
2010年1月24日,他組織召開了一個全鄉民主議事會,72名群眾代表和幾名特邀嘉賓與會,公開了白廟鄉2009年財政決算明細以及2010年財政預算明細,並票決了2010年全鄉最盼望的3件公益事業的建設。
《世界與中國》雜志社李凡教授、省委黨校新農村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大鵬博士、巴中市委黨校副校長王國旗觀摩後感到很興奮,他們鼓勵說:『你們既然都公開到這種程度了,何不把你們的公共業務開支費用也一並詳細公開呢?』這句話激起了他多年的願望,隨即應到『錢是納稅人的,政府怎麼用納稅人不曉得怎麼行?我們只是幫納稅人在做賬,本來就應該公開』。
於是,在租來的臨時辦公室裡,他和一位大學生村官隨著鼠標一點:《白廟鄉2009年財政決算情況說明》、《白廟鄉2010年財政收入項目表》、《白廟鄉2010年財政預算支出項目表》和白廟鄉2010年1月、2月《鄉政府機關公共業務費開支表》便出現在了公眾面前。
巴中民主土壤裡的必然產物?
看似一個小小的公示,在張映上腦子裡醞釀了5年,這個帖子的出現,恰逢全國兩會之際,一些巴中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說,白廟鄉『全公開』的做法剛好也是今年全國『兩會』上討論最熱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施傑說,政府向公眾公布信息,不僅是向公眾告知一些事務,更重要的是自覺接受社會監督,以保證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全國政協委員蔣洪說,當前要盡快制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實施細則,只有讓大家充分了解政府在做什麼,怎麼做的,纔能夠談得上去批評、監督。
這個帖子的出現,也被許多巴中的乾部看作是巴中這塊土壤裡的必然產物。2005年,李仲彬新任巴中市委書記,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出臺,『奇招』頻出,受到輿論一次次關注。2009年他還入選中國改革十大年度人物。他剛到巴中的時候就提出,『一定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失誤降到最少,即使有失誤,在黨內、群眾、媒體和社會的監督下,也能及時發現並糾正。』
『白廟鄉搞財政全公開,有著深刻的現實背景,』巴中市政協委員吳顯明直言不諱,『白廟現象不是偶然的,是巴中近幾年不斷推動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實踐,實行黨務公開、政務公開,打造陽光政府經驗積累湧現出的一朵浪花,是必然要出現的。』張映上自己也說,他的政治智慧來源於市委打造陽光政府的一系列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