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漫畫:苗芹 |
『當記者』,在山西省忻州已漸漸成為城鄉無業青年的一種『職業』。這裡已經出現了忻府區合索、曹張鄉的令狐莊和原平市的神山村等當地聞名的『記者村』。這些『記者』的目的只有一個,利用煤礦詐錢。(3月22日重慶晚報)
現實中,個別無良記者違反職業道德,非法索要封口費的惡劣事件,可謂時有耳聞;一些不法之徒受此『啟發』,冒充記者敲詐曝光對象的事情也早有聽說。可在山西忻州,這種『敲詐』竟演變成了一種『職業』,而且從業者竟然普及全『村』,這著實令人震驚,人們不僅要問:既然假記者靠『問題礦』生存,那麼,當地要有多少個『問題礦』,纔能培養出這一個個遠近聞名的『記者村』?
很顯然,『記者村』本身,就是對當地『問題礦』的一種無聲檢舉。雖然假記者敲詐『問題礦』,基本上屬於黑吃黑,兩者都是需要打擊的對象。但必須認清,假記者固然可惡,問題礦纔是根本,因為說到底,假記者都是問題礦長期存在滋養出來的。可以說,每一個假記者背後,都會站著若乾個問題礦,現在假記者居然聚眾成『村』,問題礦的泛濫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記者村』的出現,更是對監管部門的羞辱。前幾天河南新密礦難,當地安監局長十問九不知,曾引得民憤洶湧。而對此,新密官員在查處該局長的同時,竟然辯解一些礦主非法開采時隱蔽狡猾,難於監管——這其實已成為各地礦難發生時的常用托詞。現在,忻州『記者村』裡的假記者——城鄉無業青年——卻個個能對當地『問題礦』了如指掌,這無異於撕碎了監管部門那塊自欺欺人的遮羞布。
令人寒心的是,這些漸次成長起來的『記者村』,竟然沒能引起當地政府,特別是煤礦監管部門的警覺,任由問題礦和假記者們『自由的博弈』。一家煤礦被敲詐,『擺平費』由一片黑礦來分攤,礦主們研究出了『同行互保』的策略;『不能到了礦上三百也收,五百也收,壞了行情』,假記者們也正忙著如此『自律』。雖然已經荒唐到了冷幽默的程度,可誰又能笑得起來?
很多礦難的發生,不是天災而是人禍,『記者村』的漸次出現和不斷壯大,也許再次驗證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