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4日至26日,京劇流派天津班——武生、楊派老生班選拔展演連續三場的演出在津門火爆進行。來自全國8個京劇院團的15位預備班的年輕學員輪番登場,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現在津門舞臺上,精彩紛呈,各具特色的演出給專家學者和廣大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紛紛為京劇流派藝術薪火相傳後繼有人而大聲喝彩。
昨天上午,主辦方圍繞京劇流派天津班——武生、楊派老生班選拔展演召開了座談會。趙景勃、張關正、鄭重華、、劉連群、葉蓬、楊乃彭、李景德、楊少春、張幼麟、蘇德貴、劉益民等來自京津兩地的專家學者、京劇藝術家,以及參加此次選拔展演的主教老師、學員匯聚一堂、暢談自己的感受。
中國京劇流派藝術研習班顧問趙景勃說,京劇藝術博大精深,積淀深厚,流派紛呈,各具特色的京劇流派藝術是前輩大師、藝術家在長期的舞臺實踐中創造出來的,凝聚著京劇表演藝術的精華。藝靠人傳。在目前流派傳承不夠均衡、重要流派後繼乏人的情況下,舉辦京劇流派班,及時地發現和培養新一代傳人,是一項傳承和繁榮京劇藝術的重要戰略舉措。只有這樣,纔能讓多姿多彩的京劇流派藝術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中國京劇流派藝術研習班顧問張關正說,京劇流派天津班的成功舉辦,充分體現了京劇流派班的指導方針:領導重視,團結一心,精選劇目,揚長補短,名師指點,勤學苦練,放松心態,發揮水平。
談到連續三天的選拔展演,專家學者、京劇藝術家都異常興奮。京劇名家、京劇流派天津班主教老師張幼麟說,這幾天,不管是前臺還是後臺,到處湧動著一股為京劇振興而拼搏的熱潮。許多主教老師不顧自己年齡大了、身體不好,每天對學員進行『一對一』的輔導,有時竟一連五個小時為學員說戲。在演出現場,親自為年輕學員把場,細心指導,精心呵護,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演出結束後,學員感動得哭了,老師也哭了,師生緊緊地擁抱在一起,那場面令人終身難忘。
圍繞如何更好地學習京劇流派藝術、搞好京劇流派班,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京劇名家、京劇流派天津班主教老師楊乃彭說,學習流派藝術不能搞成單純的『模仿秀』,要尊重京劇的普遍規律,要學習前人的優秀成果,並結合個人條件,不斷出新。著名戲曲理論家、京劇流派天津班顧問劉連群說,青年演員在學習流派藝術中要把個人的努力目標融入為振興京劇事業奮斗的大目標中,根據自身條件,選准藝術發展方向,以『乾到老、學到老、練到老』的精神,不斷進取。
學員們也紛紛表示,此次流派班的成立為我們年輕一輩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充分展示、提高自身技藝的舞臺,我們要努力傳承國粹藝術,勤學苦練,不辜負各級領導、專家學者和廣大觀眾的期望。(記者孫秀華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