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潘基文巡視乾枯的咸海。 |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位於哈薩克與烏茲別克交界的咸海曾為世界第4大湖,面積6.7萬平方公裡,相當於半個英格蘭大,但過去50年來水量已減少90%。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5日巡視過咸海後,形容是『最震撼的環境災難之一』,呼吁中亞各國領導人合作解決問題。
咸海水位下降的主因,源於前蘇聯政府於1940年代開鑿水道,由咸海引水至乾旱地區灌溉種植棉花田。至1960年,每年有60立方公裡的水被引走。
咸海水位每年平均降31至35英寸,導致湖體不斷縮小。1997年時,水量已減至原來的10%,並一分為二,南部面積較大的一部分屬烏茲別克,較小的一部分屬哈薩克。湖水減少對一度興盛的漁業經濟造成嚴重影響,拖網漁船現擱淺在乾旱荒蕪的湖床上。此外,湖床沈積層上昇起大量的沙塵,形成沙塵暴吹向北歐和日本,威脅人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