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年66歲的張福軍是武清區陳咀鎮艾蒲莊村的村民,19年來,他承包的300畝鹽鹼地累計種植了十萬餘株樹木花卉,建起了一片奼紫嫣紅的樹林。在首創開荒造林模式後,他還帶動更多村民承包荒地投資林業,使當地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近日,記者走進他的經濟林,見到了這位朴實而智慧的農民,聽他講述改造荒地、愛上造林、美化家園的故事。
他成為全區承包荒地投資林業第一人
在驅車前往該村的途中,記者注意到,武清區每條道路兩邊都整齊種好了成排的樹,可謂有路就有樹。但是,人們根本不會想到,上世紀90年代初,由於武清區位於津西北風口地區,土地沙化較重,全區7000多畝沙荒地根本無法種植作物。1992年,頭腦靈活而頗有魄力的張福軍提出承包荒地投資林業,成為全區第一人。他把以前種地積蓄的2000元錢全部投入,帶領8戶村民一起承包了村裡的一片鹽鹼荒地,種植起國槐、白蠟、垂柳等,經過悉心培育,四年後純收益達40萬元。
在張福軍的樹林裡,去年新種下的黃金槐已長出金燦燦的枝丫,柳樹也抽出了嫩芽,灌木竹開始返青,林子裡五顏六色,分外好看。現在,張福軍的300畝地裡種植了紅葉椿、速生楊、國槐、紫穗槐等十餘種經濟林木,還有碧桃、木槿等園林綠化用樹,以及鳶尾、金娃娃、美人蕉、竹子等園林花卉。
他把鹽鹼地變成了蒼翠的樹林
張福軍深有感觸地說,十多年前,這300畝地什麼都不長,開荒造林難上加難。靠著十餘年如一日的毅力,他把這片鹽鹼地變成了如今蒼翠的樹林。他回憶,當時用拖拉機推這片坑窪不平的地就花了三個月。然後是清理雜草、挖渠引水、挖種植坑,常年定期澆水、施肥,一點點改造荒地。如今,這片土地已經被他成功『馴養』,可以生長任何作物。第一個十年種植的樹木長成後,思路開闊的他又在全區首創『林下經濟』,摸索出一套『以花養樹、以苗養林』的『種樹經』,形成了循環產業鏈。現在,濱海新區的很多市容園林綠化用樹都是從他這兒購買的。
由於樹木生長良好,該地區的生態環境也日益改善,還吸引了野兔、鷹、山雞等各種野生動物。張福軍興奮地告訴記者:『鳥兒對環境特別挑剔,近幾年,我總能看見各種叫不上名的鳥兒在樹林裡棲息。前兩天,我還看到了成群的山雞前來覓食。經過近十年的樹木種植,現在村裡的沙塵暴不像以前那麼嚴重了。』
越來越多的農戶加入到種樹行列
在張福軍的帶動下,這種非公有林業發展模式已在武清區推廣,它激發了農戶種樹的熱情,徹底改變了以往種樹『一年綠、兩年黃、三年進灶膛』的情形。現在,全區承包荒地面積100畝以上的農戶已有263戶。通過大量種樹,天津西北沙區的風沙危害得到有效遏制。他高興地告訴記者:『通過種樹,現在武清的生態村建設已初具規模,形成了村莊綠樹環抱,渠路林網綠樹成蔭的景象。』
為表彰張福軍對全區林業建設的貢獻,2007年,夏普中國集團8家公司和中國林業與環境促進會選址天津武清營建中日友好林,張福軍的100畝生態林成為全市僅有的兩處友好林之一。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