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簡要內容:張百萬民居院內的這棵『金線吊蝴蝶』已有百年樹齡。張煥仁老人在給記者講解門墩上石雕的圖案。唯一遺憾的是,上房與過廳被主人封住了,我們只能從上房的側門窺視:一座二層的雕花樓房,與前院的房子一樣,寬綽疏朗,豪放大氣。 |
張煥仁老人在給記者講解門墩上石雕的圖案。 西安老民居
地址:灞橋區車丈溝村70號
建築年代:清光緒年間
灞橋車丈溝張百萬民居是西安現存的大型清代民居之一,保存相對完好,建築風格古朴,從這座大宅院的磚雕、石雕、木刻等中國古建的傳統元素中,透出一股濃郁的關中風情,它大氣、厚重、豁達,它無聲地見證了一段段大宅故事,一出出或悲或喜的人生大戲……
5月2日,記者一行趕往灞橋。路上換了幾趟車,太陽簡直不像五月,曬得人冒煙,在巡警的熱情指點下,我們沒費什麼勁就找到了車丈溝村。
村子很安靜。村口一顆巨大的皂角樹綠蔭如蓋,通往村裡的路在兩旁樹的遮擋下有了些蜿蜒的味道。槐花開了,槐樹們頂著乳白色的飽滿的槐花,整個村子都是花的香氣。路兩旁全是細細碎碎的各種野花、野草,安靜極了。不知怎麼,就想起『花香滿徑』這等詞來。
村人指路說:『那棵皂角樹斜對著的就是張家大院,你往前直走就是。』順著手指的方向,真的可以看到一座坐東向西的院子,屋頂上飛檐挑角、高高的門樓和屋脊兩端昂揚的脊獸。張家大院的地基較高,從門前臺階向上走,就能看見這家的門牌:灞橋區車丈溝村70號。敲門,帶我們進院子的阿姨就是這座院子現在的主人。說明來意後,她的熱情打消了記者冒昧造訪的忐忑。
屏風 高大威嚴格外醒目大門打開的瞬間,帶動一股清涼乾爽的風過耳,真是一座幽靜的院子。一進院門,便看到這家供奉的土地神龕,神龕很講究,飛檐、斗拱、雕花一樣不少。神龕下面的地上,蹲著一只石獅子,沒有平時我們見到的獅子威嚴,倒有幾分獅子狗的調皮。
隨著主人從院子的走廊往院子深處走。和我們以前采訪的民居一樣,門房、廂房,一一從眼前掠過。這座院子的山牆外層包著磚,上面刻著很多圖案。屋檐有三角形蓮花紋滴水,屋檐下還有麻葉頭裝飾。
我們在前院正房(廳房)落座。穿堂風吹得很愜意,我們便開始仔細『觀察』起來:漆黑的木梁,筆直而圓潤,梁上清晰可見雕刻的八卦太極圖,以及色彩如新的雀替,梁上叉手、駝峰俱存,抱頭梁下有穿插枋,鏤空雕花。
『你們看這過廳上面的椽,大小都很整齊,這是有規矩的,傳說是用環套的。』阿姨介紹說,聽家裡老輩人說,蓋這院子的時候,用的木料非常講究,用一個環從椽上挨個套過去,不大不小的木料纔被選中。
過廳有扇巨大的木板屏風,屏風上隱約可見一幅工農兵宣傳畫。屏風前放著一個方桌,桌子上方兩側貼著類似吉祥平安的對聯。沒有我們印象中小巧、精致的雕花,這組屏風很高大,頂端有十個用來懸掛牌匾的凸出的木雕。屏風很像一道結實的門,門這一面,是莊嚴大氣的廳房,門後面是一進院子。』這屏風上的畫,是文革時候畫上去的,原先畫的什麼,我們都沒人知道了。屏風前面,原先是一個大條案。條案的用途家裡分得很嚴,一般喜事都在這邊院子裡過,白事都在另外一個院子過。主人見我們看得仔細,便從這扇屏風開始講這座院子。
古樹 百年金線吊蝴蝶『我們家人現在都不在這院子住,只有我丈夫張志安經常從城裡的家回老院住一段時間,也有人把我們的院子叫張志安民居。家裡現在除了房子和院裡的樹,過去的擺設和家具早都沒影了。』聽阿姨講著,坐在過廳看前院,院當中的花草由一棵高約3米、樹冠呈圓形、樹枝像柳樹一樣垂下來的樹引領著。樹下有石桌、石鼓,桌子上有主人的茶具,與院子的樹影相映成趣。
『你們看的那棵樹,可是個寶貝。這樹叫「金線吊蝴蝶」,是我家祖上從北京移植回來的,百餘年了。你現在來不是開花的時候,這樹五六月份開花,花是紫紅色的。到了七八月份,樹上的果子熟了會自己炸開,炸開後的果子是紅色的,懸在細細的枝條末端,就像拿細線串起來的蝴蝶,風一吹就像有滿院子蝴蝶在飛,非常好看。』果然是棵稀罕樹。
說話間,幾個人都走到了院子裡。院子兩側南北對著的是廂房。廂房一溜的青磚藍瓦,鏤空雕花的門窗,主人在窗戶上貼著一個大大的福字。
[首頁] [末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