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洪水過後,山裏孩子渴望新學校
漵浦縣朱溪小學被沖毀,學生在臨時租用的民房內復課
懷化市漵浦縣三江鄉朱溪村,一條大江從中穿過。江的這邊有18名學生,江的那邊8個學生。
在5·13水災中,朱溪小學不僅被沖毀,連接江兩邊村落的百年風雨橋也倒塌了,大江阻斷了學生的求學路。爲此,學校僅有的兩名老師分駐江兩邊,學生在臨時租用的民房內復課了。
昨天是復課的第四天,當問起學生有什麼願望時,8歲的劉登成大聲說,“我最大的願望就是有個漂亮的校園,我可以在裏面玩老鷹抓小雞。”
臨時教室傳來陣陣讀書聲
洪水過後的朱溪村,少了百年古鎮靚麗的身影,在一片亂石灘上,卻傳來陣陣讀書聲。
讀書聲正是從一片被大水沖毀的民房後傳出,穿過一條山間小路,便可見一張大紅紙在風中飄揚,上面用毛筆寫着“朱溪小學”四個大字。
在一間木質結構的老房子的大堂裏,17個學生大聲朗讀着課文,(還有一個因病請假了)這裏便成了朱溪小學的臨時教學點,大堂較小,學生們擠在一起。
在教室四周,都是山溝和陡壁,正對教室的下方,是村民的豬圈和廁所。“這兩天連續有學生摔了。”老師陸升和無奈地說,沒有活動場所,學生四處爬,安全很成問題,但是這裏已是村裏能找到的最好的場所。
據陸升和說,朱溪小學共有26名學生,兩個老師,洪水來後,村裏的百年風雨橋斷了,江對面的8名學生只好在那邊一民房上學,由另外一個老師教。
孩子們天天吃方便麪
中午12點20分,上午的課上完了。
隔壁的老奶奶拿着一個熱水瓶來到教室,學生們紛紛從抽屜裏拿出一袋方便麪,在老奶奶的幫助下,不少同學開始泡方便麪吃。
這是他們的午餐。
從家裏到學校,很多學生都要走上很遠的山路,最遠的同學名叫伍萱,離學校有5里路,她每天7點多上學,走到學校就快9點了。由於路途遠,中午不少學生都帶乾糧吃,而方便麪是他們中間最普遍的乾糧。
8歲的戴文傑從抽屜裏拿出方便麪,然而方便麪袋中只剩下一些碎塊。趁先前下課時,他就偷偷吃了幾口,到了中午,已被他吃得所剩無幾。他把碎塊吃完後,拿出一把小玩具槍,喊起小夥伴,就到山間打起“仗”來。
望着這些頑皮的孩子,老奶奶搖搖頭,“自從洪水後,孩子們天天吃方便麪,這怎麼行啊。”所以,老奶奶有時候就喊學生到她家裏吃點東西,有時候就給他們燒開水泡泡麪。
“我想要個漂亮的學校”
戴文傑的家,早已被洪水衝得蕩然無存,現如今,他們一家人借住在鄰居家。洪水來的那天,戴文傑什麼都沒有拿,背上書包就跑掉了。爸爸戴小光說,那天戴文傑看到學校被沖毀了,哭得好傷心的,說沒地方上學了,求爸爸帶他出去讀書。在臨時教室裏,問起戴文傑爲什麼要背起書包跑,戴文傑說,“因爲我要讀書。”
劉登成是班上的副班長,洪水來時,他的書包被沖走了,爲此他哭了好幾次。劉登成最愛玩的遊戲是老鷹抓小雞,說起這個,他很得意,說他經常充當老鷹,一抓就是一隻小雞,可是想到現在根本沒有活動場所,他又變得非常沮喪。
“要是有個漂亮的學校就好了,那我就可以在大操場裏玩老鷹抓小雞。”劉登成眼裏充滿渴望。
陸升和是本村人,在朱溪這個小山村裏,一教就是34年。年輕時投入教育工作的他,現在都已見白髮。
陸升和在從教初,有個願望,他想帶着山裏的孩子走出大山。以前,村裏很多人目不識丁,貧窮造成了落後,落後就更加貧窮。據鄉里一干部稱,現在村裏姑娘都往外嫁,村裏光棍連普通話都講不了,不能外出打工,只能在家務農。
陸升和說,不想孩子們再走老一輩人的路,他希望他們能用知識改變命運。所以,山裏的孩子都特別珍惜讀書,每天在山路間風雨無阻。現在學校倒了,他們渴望有一所新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