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簡要內容:在中國,歷朝歷代對掘墳盜墓行為,皆視為大逆不道,要處酷刑的。伍子胥成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盜掘者,源於其出走吳國之前,與楚平王結下的仇恨。西漢最有作為,也是中國眾多帝王中頗有作為的皇帝漢武帝劉徹的茂陵被掘開,董卓就是最大的罪人之一。 |
盜墓,多是王者行為,這也說明一個問題,歷史上大規模的盜墓行為都摻雜有官方性質。但設專職,設『盜掘辦公室』,有明確記載的,最早應該是三國時期的曹操。史書中稱他在軍中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專門研究、執行盜墓,曹操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專業的盜墓者。
曹操的底細大家都清楚,在民間傳說裡,他是一個典型的奸臣形象。曹操最不光彩的地方,其實不在於他的奸,而是其盜墓行為。據說,在他打天下之初,為了籌集軍餉,曹操想到陪葬甚豐的王陵,遂打起了盜墓的主意。為保證盜墓的成功和收成,曹操獨出心裁,在軍中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職,有幾十個人專門負責,打到哪盜到哪,哪座陪葬多盜哪座。
曹操盜得的最著名陵墓是芒碭山王墓,這裡是漢梁孝王劉武和李王後的陵墓。此陵構建規模宏大,有北京『十三陵』的四倍大,人稱『天下石室第一陵』。劉武是劉邦的孫子,其父是漢文帝劉恆,哥哥是漢景帝劉啟。劉武正處『文景之治』、國富民豐的年代,可以想見劉武陪葬的豐厚程度。
劉武的陵墓由墓道、甬道、主室、回廊、側室、耳室、角室等部分組成,設有完備的排水系統。經現代考古測量,墓室總容積大達1367立方米,與皇帝享用的規制有過之而無不及。這麼大的空間,陪葬品該有多少啊。史上具體記載了曹操的盜墓行為,在陵墓打開後,他親臨現場,指揮取寶。《水經注疏》記載:『操發兵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室數萬斤。』據說,曹操僅憑這一次盜掘所得的財寶,就養活了手下全軍將士三年,可見盜得財寶之巨。而讓考古專家不解的是,梁孝王墓的墓道都系用上千公斤的巨石封死,那時沒有大型的起重設備,曹操手下靠什麼打開陵墓,盜得這些財寶的?
不論是出於何種目的掘墓,盜墓都是一種罪過。項羽盜掘讓劉邦找到了攻擊的理由,曹操則讓袁紹抓著了小辮子,成為挨伐的一大罪狀。袁紹在攻伐曹操前,讓手下很有纔華、後世稱『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起草了一份討曹『檄文』:『梁孝王,先帝母弟,墳陵尊顯,松柏桑梓,猶宜恭肅。操率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至今聖朝流涕,士民傷懷。又署發立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毀突,無骸不露。』就是這份檄文,讓後世了解到了曹操盜墓真相。
順便說一下,可能是看到了厚葬的弊端和被人盜掘的險境,曹操生前提倡薄葬、秘葬。《三國志?魏書》中記載,公元218年曹操頒布《終令》,即遺囑,表示陵址要選在『瘠薄之地』,平地深埋,『不封不樹』,陵內『無藏金玉珍寶』。不只如此,為防盜掘還做了好多疑冢。成書於南宋時期的《輿地紀勝》稱,『曹操歿後恐人發其冢,乃設疑冢七十二』;同一時期羅大經著作《鶴林玉露》稱,『漳河上有七十二冢,相傳雲曹操冢也。』史又稱,曹操實際葬在高陵,又稱西陵,但高陵在哪,至今仍是讓考古界困惑的一個謎團。看來,曹操防盜墓與盜墓都很專業。
[首頁] [末頁]